核心提示:人民幣升值預期、國內外利差持續存在的情形下,不能排除有部分套利資金通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渠道進入我國投機的可能。借道FDI是國際游資涌入的慣用方式之一。
一季度以來,我國利用外資和出口均較去年四季度出現大幅提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國內外利差持續存在的情形下,不能排除有部分套利資金通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渠道進入我國投機的可能。借道FDI是國際游資涌入的慣用方式之一。
4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FDI)延續前兩月的增勢,不過增幅卻收窄至0.4%。
商務部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FDI金額84.35億美元,同比增長0.4%(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累計來看,1-4月,全國FDI金額383.4億美元,同比增長1.21%。
與3月份5.65%的增速相比,4月FDI僅小幅增長,增速略低于市場預期。分析人士指出,從歷史數據看,2005年以來4月FDI 往往較3月大幅少增,無一年例外,最近兩年平均少增37億美元。因此今年4月FDI低于3月是預期內的,只是幅度略大。
1-4月我國對美國和亞洲十國/地區FDI增速高于1-3月,對歐FDI雖有小幅下滑,但整體增速仍高達30%。考慮到FDI單月數據常受大項目影響而波動,單月波動并不能說明情況,整體而言,目前的吸收外資仍是較為平穩的。
服務業吸引力上升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服務業吸收外資仍保持較高增速。該領域FDI金額189.25億美元,同比增長6.87%,而制造業FDI金額163.71億美元,同比下降3.83%。其中,房地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0.14%,低于服務業整體增幅6.73個百分點。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030.37%,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66.29%,環境管理業同比增長118.27%,增速均較快。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近一個時期以來,受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跨國投資總量偏緊等因素影響,中國吸收外資出現持續的小幅波動,去年大部分月份是下降的,今年有小幅回升。但在全球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國吸收外資的走勢還是相對平穩的,并逐漸有所回升,今年2-4月連續三個單月吸收外資都保持正增長,1-4月同比增長1.21%,這在相當程度上證明了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和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投資環境的認可。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日前公布的最新全球制造業報告也稱,隨著跨國企業進一步將其研發部門移近生產基地,中國將成為跨國企業在本土市場以外進行采購的首選地點。畢馬威的高管分析指出,中國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對多個行業而言都是最理想的投資地之一,將繼續吸引全球制造企業來華投資。
商務部預計,在繼續朝提高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方向發展的同時,今年全國利用外資形勢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隨著中國不斷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進一步優化對國際投資者的服務,可以預料,中國利用外資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為促進外國投資者境內直接投資便利化,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外國投資者境內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及配套文件,進一步規范和明確FDI外匯管理,同時廢止一批外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范性文件。新規進一步簡化并整合了外商直接投資所涉及的外匯登記、賬戶開立與使用、資金收付及結售匯等環節和政策。
不排除熱錢借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以來,我國利用外資和出口均較去年四季度出現大幅提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國內外利差持續存在的情形下,也不能排除有部分套利資金通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渠道進入我國投機的可能。”一位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借道FDI是國際游資涌入的慣用方式之一。”
在多數業內人士看來,境外資金進入中國的合法合理渠道是QFII和RQFII,但由于中國實行資本項目高度管制,且這部分資金規模較為有限,是比較可控的,因此大部分熱錢需經由其他灰色途徑進入中國,例如主要外貿渠道中的虛報進出口商品價格、外商直接投資中的虛假出資、虛報虧損和海外匯款等。
而近幾個月來FDI的持續攀升,亦加大了業界對此看法的猜測。
1至4月,歐盟、美國對華投資實現大幅增長。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4.66億美元,同比增長29.68%;其中德國對華投資5.71億美元,同比增長54.61%;法國對華投資4.44億美元,同比增長59.02%。美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13.95億美元,同比增長33.2%。亞洲十國/地區對華實際投入外資金額331.46億美元,同比增長0.21%。
對此,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屈延凱坦言,“一部分熱錢通過FDI流入國內,這種潛在的危險肯定是有的,但這部分游資的規模究竟有多大,我們無法界定。”
部分觀點認為,雖然不能排除熱錢借此渠道流入的可能性,但FDI從立項到報批是有一個過程的,且要求實物出資并且有土地、工商等部門備案,還有驗資環節。一般來說,熱錢的目的在于用盡量少的時間“以錢生錢”,是只為追求高回報而在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可FDI隱藏的是長期國際投資資金,而非短期“快進快出”的炒作,熱錢借助這個渠道短期“大進大出”的可能性較為有限。(記者秦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