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堅[微博]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CPI上漲因素:1.替代效應。因死豬和禽流感以及公款消費監管等使蔬菜需求增加。2.季度和翹尾因素。
PPI下降因素:1.美日貨幣寬松使得外匯占款增加、人民幣升值,導致企業實際資金成本和競爭力惡化。2.樓市調控和光伏產業等產能過剩導致企業投資意愿不足。
@魯政委[微博]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本月CPI顯著高于市場預期而略低于興業銀行預測0.1%。疫病拉低禽豬肉價格,但牛羊肉和蔬菜價格上漲使得食品價格漲幅整體與往年持平;供給過剩令非食品價格跌幅較大(PPI跌幅擴大反映了這一點),因去年同期基數低造成本月同比略高。
@左小蕾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
4月CPI上漲2.4%,釋放經濟平穩信息,值得關注的不是數據本身,而是豬肉價格變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的問題。
生豬飼養太分散,豬肉生產僅靠價格信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對稱量的信息。政府相關部門除了儲備職能以外,還需要對稱“生產量”的信息。
@胡俞越[微博]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
4月份CPI波瀾不驚,菜價上漲5.9%,環比上漲11.2%,豬肉價格下降6.5%,豬賤傷農,養豬大戶開始殺母豬了。中國式通脹表現為豬通脹,生豬價格波動周期縮短,波動幅度加大,警惕下半年生豬價格上升。
@李佐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除了翹尾因素和天氣原因等短期因素,CPI的反彈同時受到國外貨幣寬松政策、信貸投放過多、高成本時代的到來等中長期因素影響,并且后續一段時間內可能會持續溫和上漲。
@范劍平[微博]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
4月CPI和PPI矛盾的走勢使央行降息十分糾結。PPI反映實體經濟衰弱,需要降息支持,國外也是降息居多。但CPI在經濟不景氣背景下仍然漲2.4%,或許降息的同時應擴大利率浮動區間。
@管清友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
4月食品通脹與工業品通縮背離擴大,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大跌及產能過剩向下游傳導存在較大差異。蔬菜價格漲幅超預期導致食品價格環比上漲。外圍多國降息,資本流入壓力大。央票已重啟,貨幣政策工具可能會搭配使用。
@葉燕武
(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
4月CPI同比漲2.4%, PPI同比降2.6%。工業品環比跌幅加大,表明實體仍在去庫存中,數據不理想;此外,物價與工業品價格的剪刀差越來越大,貨幣政策微調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