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賈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認為,利率市場化真正實現后,金融生態將發生改變,金融的運行機制也將發生變化。但金融市場內在的脆弱性并沒有消除,仍需要通過監管和調控,實現金融體系的穩定。
陳道富認為,利率市場化應該包括市場準入和退出的市場化。從國內市場來看,需要建立較為市場化的機構、業務、產品準入和退出機制,使得利率水平不僅反映有限的市場主體,在有限業務和產品范圍內的供求關系,而且反映更廣泛的市場主體的風險收益判斷、偏好和選擇。市場上也需要存在較為順暢的退出機制,允許金融機構能“用腳投票”。
陳道富指出,有必要建立與利率市場化后金融運行機制、金融生態相協調的監管和宏觀調控體制。具體來說,一是需要將前置性、行政性干預,轉變為事后審慎監管。由金融機構自主經營,自主承擔和管理微觀金融風險,監管部門專注于行業風險管理,并控制系統性風險的累積。
二是要將機構為主的分業監管,轉變為功能性的綜合性監管。利率市場化將推動金融市場的融合,業務融合乃至機構融合將成為趨勢,為此,需要轉變以機構為重點的分業監管模式,探索建立以功能為主的綜合性監管,加強監管協調。立法上也應做相應的轉變,以功能為主構建金融法律體系。
三是貨幣調控從數量型向價格型轉變。業務融合將模糊貨幣的邊界,也使得數量管理難度較大,有必要轉向基于價格的間接調控體系。
陳道富表示,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將會涉及數量和價格均衡機制的重新平衡問題,還會存在不同市場的重新均衡,甚至存在經濟、社會系統的調整適應,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的重新定位。所有這些調整過程,都需要通過市場微觀主體的行為和機制實現,需要時間和機制保證。這些調整過程,不僅有微觀影響,還存在總量意義上的宏觀影響。為此,需要全面考察利率市場化過程可能產生的微觀和宏觀影響,設計好整體的調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