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2年11月28日,“財經年會2013: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表示,銀行如果沒有目標方向和信念,就沒有未來。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最終將走向毀滅,重建保守主義的理念是當今需要考慮的一個題目。以下是朱小黃講話實錄。
朱小黃:謝謝各位,可能調子會跟大家判斷的有點不一樣,包括主持人希望我們來設計一下將來改革的前景,但是我個人認為當前更重要的還是銀行家理念的回歸。題目叫做“報收于創新”。我想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對保守和創新做一些解讀,供大家參考。
當前中國社會經歷了數十年快速的經濟發展,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和社會管理經驗,從理論到實踐,從局部到整體,從社會觀念到具體的利益取舍,一些具體的標準,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樣一個過程,當然我們也感受到收獲是巨大的,但是付出也非常巨大,發展對于環境的沖擊,對于人際文明的沖擊,社會優良傳統的喪失都不可低估。在功利籠罩下的浮躁與逐利、沖動和膽識表明經濟快速發展和財富積累并不一定能使一個革命后的社會順利地轉型進入市場環境下的正常社會,企業家和銀行家都需要停頓一下我們太快的腳步,思考一下我們跟這個有點脫韁的社會的關系定位。
我們說一個沒有目標方向和信念的國家或企業,一家銀行,就像一個迷路的路人,當然一個迷路的人也可以前進,他只是沒有未來。所以,銀行家或企業家理念的回歸正是在這樣大的社會歷史環境下的一個破題之意,傳統的喪失在思維方式上來源于我們革命對保守主義的譴責,所以,重建保守主義的理念我覺得還是當今需要考慮的一個題目。
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日益緊密,因為現有的結構和發展方式的社會動力作用已經趨于窮盡。三十多年來投資拉動的成功和代價都展示殆盡,如何從投資拉動為主的非充分的市場化的社會進入充分市場條件下的以消費拉動為主的正常社會是破題的關鍵,這需要改革的繼續和深入,需要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因此,重建保守主義和改革創新這兩個貌似不是一個范疇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他們的和諧之道。對傳統抱有一份尊重和敬畏對于一個國家,民族和企業或者個人來講都是一個必要的美德。至于歷史長河中一個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長期傳承下來的傳統往往涌瀚著無數前人的智慧,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這種智慧遠比一個所謂杰出的管理人更加理性,更加豐厚,更加扎實。一個現代的管理者再杰出也必須植根于前人沉淀的土壤基礎上才能結出成功的果實。對改革創新持有的熱情是社會自由度的表現,對銀行經營來說,所謂的保守主義就是指堅持遵守既有的成熟思想和規則,不做不符合原理常識的事情,在既有規則沒有被證明錯誤之前我們還是要認真的遵循。
保守主義強調歷史的傳承,強調對核心價值、原則底線的守護和堅持,保守主義反對簡單粗暴的否定一切,否定基本傳統,這些年的改革剛才蔡主席講到很多改革的歷史過程,這中間變革進行了一輪又一輪,我們也得承認最后沉淀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還是越來越少。因此,現代銀行理性的回歸就是要防止隨心所欲的改變規則,要維護社會運行市場價值的穩定預期。究竟什么是商業銀行長期堅持和發展的根基,顯然是其所要堅守的基本價值體系,包括愿景和偏好,也就是說銀行在經營管理中也存在普遍適用的普適的價值。所謂普適價值和基本規則也并不是抽象的,也不遙遠,它深于銀行經營管理的日常活動中。其實它就是一個管理的公約數,表現為銀行經營中高度趨同的一些底線和原則,許多樸素的真理混雜在我們各種各樣的瑣碎的業務規則中,往往在輕易的放棄或者淡忘。
從保守主義文化出發,銀行愿景的制定應當強調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在資本強勢的經濟環境下,到底股東利益還是員工利益應當成為銀行經嗯的優先主體,確保股東利益與確保員工利益之間常常會成為銀行家的尾骨之地,其實銀行經營的資本角色屬性和社會角色屬性既有沖突,也有一致性。沖突在于人力成本的控制,以人為本,員工優先要增加一些人的成本,一致性在于人力成本投入往往決定了其他資源投入的效益性回報。因此,聰明的銀行應當知道員工的幸福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另一個需要澄清的問題是社會責任和利潤目標。沖突性在于利潤目標下的銀行往往忽略社會大眾的感受,而一致性在于建立社會角色的文明高度形象這樣一個基礎上的銀行才能可持續的獲取利潤。蔡主席反復講到銀行的服務問題,我們要做一些理性的判斷。只以利潤為目標的銀行必然是短期行為優先的銀行,沒有靈魂的物質化的單位,而并不是鮮活生動的有活力的企業,一味的追求利潤最大化,我認為最終回毀掉這個企業,創新常常帶來奇跡,而被人們所迷惑。創新能夠帶來新的財富和財富神話,往往被人們所盛往,有很多故事很吸引人。但人們往往忽視創新所消耗的物質成本,規則破壞和機會成本,許多破壞是假創新之名造成的,稍有不謹其實得不償失。創新是一種風險活動,需要計量算度以及運用博弈的原理,創新不是奇思異想,而是有邏輯的想象和成功的制造,有時候創新還不如守成,有時候守成而無創新則會毀滅。因此,創新是有條件的,有實際的,有概率的。
什么是創新?許多名人有一些語錄我可以說一說。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創新是科學防務的生命力,不創新就死亡,漸進思想是創新最大的敵人。掌握新技術要善于學習,更要善于創新。鄧小平的話。基于聰明的設想出現的創新數量極大,哪怕成功的本底較小,仍然成為開辟信行業,為經濟增加新的活動面的相當大的源泉。德魯克的話。在我看來這些語錄的核心意義是一個社會,一個企業要想生存與發展,就要毛一定的風險,付一定的成本,放棄一些機會,多一些寬容,給那些聰明的設想提供耗費的機會,如果有一定的拯救,全社會和一個企業的收益將會覆蓋風險,攤盡成本,獲取進步和收獲。
因此,創新絕對是一項嚴肅的投資紅,需要評和全社會共同風險承擔,以及承擔這個風險的能力。有一些創新如果帶來的風險窗口很大,要考慮后果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只有愿意承擔風險,并且有承擔能力的企業才能是一個創新的企業,才能是一個創新的銀行,才能夠收獲創新帶來的收益。這就是一個保守的創新的觀念。在某一類市場活動熱鬧非凡的時候,未能跟上的企業家和銀行家經常被視為保守,時過境遷,風險來臨之后,人們又會把那些沒有涉及的企業家和銀行家視若神明。例如衍生產品熱鬧的事前事后全世界對華爾街的評價就是這樣一個大的波動,用保守的觀念看,今日中國,我個人覺得,影子銀行這個詞不一定表達了全部,但是信托理財這些非信貸的融資總的規模,它的熱鬧跟衍生產品一樣,也會給我們的風險觀念帶來考驗。
據統計,截至2012年9月末,我搜了一下這方面的數字,在我國社會融資總量92萬億當中表外融資規模達到27萬億,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影子銀行的規模,包括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委托代理、信托代管、民間借貸等至少17萬億以上。另外,國家銀行的理財規模已經達到11萬億,帶有杠桿性質的非信貸融資已經達到50—60萬億,其資產支持大概有資產支持的這些非信貸融資有23萬億,沒有資產支持的接近40萬。即使這23萬億有信貸資產支持的,我們當然也知道信貸資產本身是杠桿化的資產。另外一個數字是同期規模以上企業盈利大概3.5萬億,債務性利潤的24.7倍。這樣一個狀態與90多萬億的M2余額相比,非信貸融資規模已經在發揮著比M2更強大的作用。這種作用我覺得既是可期待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任何時候,控制住全社會的財務杠桿、信貸杠桿和對收益的貪盤欲望是控制系統性風險,確保未來安全的可靠直覺。一家銀行,一家企業也是如此。謝謝大家,我就講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