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到造了很多的道路,很多的機場,很多人說這是沒有的,但是你想城市人口增長得太快了,很多的基礎設施的項目在未來就會有用的,在城市中的集群效應也使城鎮生產比鄉村更有效。所以城鎮化在未來會繼續支持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財經》年會專報】 “大規模的城鎮化,使得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至于成為龐然大物和無用之物,很多的基礎設施的項目在未來就會有用的,”2012年11月28日,“《財經》年會2013: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的副院長,經濟學系的主任和教授雷鼎鳴在年會《議題一:中國、美國與全球經濟》上如此表示。
雷鼎鳴說:
現在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快速的基本積累,固定資本2011年是GDP的46.2%,如果你把固定拿掉,只看資本金形成,差不多是49.2%,它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這個全要素生產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為什么能夠保持這種高投資收益率呢?首先我們知道,在中國的每個勞動力的存量仍然遠低于美國,所以我們仍然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大規模的制造,家庭對教育的大力投入,以及各個社會制度的改革,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覺得他們在未來也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中國發生了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快速城市化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在1978年有193個大城鎮,2011年有657個,都市人口的比重1978年是17.9%,在去年達到了51.3%,第一次超過了50%,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超過50%。而絕對數增長了5.18億,不到30年的時間。去年超過了2000萬,相當于香港的3倍。
這種大規模的城鎮化,使得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至于成為龐然大物和無用之物,我們看到造了很多的道路,很多的機場,很多人說這是沒有的,但是你想城市人口增長得太快了,很多的基礎設施的項目在未來就會有用的,在城市中的集群效應也使城鎮生產比鄉村更有效。所以城鎮化在未來會繼續支持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作者:《財經》年會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