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觀點
收入翻倍不能最低工資和物價都翻倍,收入翻倍實際上是購買力的問題。要真正形成購買力,必須解決收入分配政策、資源的配置、人均擁有財富等密切相關的問題。 ——楊燕綏
一方面,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非常關鍵,但另一方面,如果收入增長導致成本過快增長損壞了國家的競爭力,就把收入增長的源頭給搞沒了,所以需要平衡好國家競爭力和居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 ——文躍然
如果老百姓沒錢,導致缺乏消費意愿,經濟就起不來。因此,收入倍增既是目標也是手段。這是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技術活。——張鴻
居民財產性收入過去的增長也不理想,資本市場表現不是很如意,資本投資回報率也不是很好。今后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應該保持適度增長。 ——張車偉
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目標,這也是十八大報告當中非常提振民心的一句話。相關專家據此推算,這將會造就64萬億的購買力。雖然說收入并不代表著一切,但很多人卻覺得收入是衡量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一個最基礎性的指標。有媒體調查顯示,近七成的民眾認為增加收入是最能夠提升幸福感的。
那么到底怎么樣才能夠讓居民收入真正實現倍增呢?“翻一番”的目標如何能夠跨越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和難點有哪些?本期《財富觀》邀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財經評論員張鴻、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文躍然、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共同評論。
Q1 收入倍增的核心是什么?
記者: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收入翻倍?
楊燕綏:GDP和百姓收入雙“倍增”,是一個里程碑也是一個轉折點,結束了只看重GDP增長的時代,開始把GDP和人均GDP以及老百姓的收入掛鉤,這樣我們就從單純追求GDP走向一個追求人均GDP的福利相關性的綜合發展的階段。
收入不能簡單理解成一個數字,收入翻倍不能最低工資和物價都翻倍,收入翻倍實際上是購買力的問題。要真正形成購買力,必須解決收入分配政策、資源的配置、人均擁有財富等密切相關的問題。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購買力翻番之后能否反過來決定GDP翻番。現在的生產力發達,又是買方市場,老百姓購買力決定企業訂單,企業訂單決定年輕人就業崗位。因為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相互匹配,所以可能使得GDP翻番。
張鴻:關鍵是數字后面帶來的福利倍增。收入要翻番,就本身算數字的話,并不是一個特別難的事。一般來說,我們說的增長都是實際增長,也就是已經剔除物價的增長。要讓實際增長翻倍,就意味著大概到2020年之前,只要經濟增長增速保持在7%左右,同時收入增速保持在7%左右就可以。其實去年的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幅是8.4%,農村是11.4%,按照這個速度看,它其實不是一個特別高的要求。但是收入并不意味著一切。
實際上最難的是購買力翻倍,腰包里有錢了得敢花。那么如何才能使百姓敢花錢,消費意愿怎么才能釋放?在我看來,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活質量能不能也翻倍。包括漲工資,以及一系列可量化的或不可量化的福利政策,幸福感以及實際的購買能力,這些因素的翻倍才是值得鼓勵的。
Q2居民收入如何真實倍增?
記者:要實現收入翻倍的目標,我們需要做哪些工作?
楊燕綏:中國社會現在已經進入老齡化,如果剔除在校生、失業、低收入和提前退休的情況,實際上中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了。如果GDP和人民收入真正能翻番,中國需要做到讓老年人有消費能力。
當社會生產力提高以后,我們進入了買方市場,只有老百姓的購買力、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跟我們的經濟增長成正比,我們才能夠持續發展。如果老年人有購買力,將來我們的孩子們就有崗位。
怎么才能做到讓老年人有消費能力?這需要在養老金的結構、醫療服務的治理方面下功夫,同時破解老年人用一生去養房子,然后到退休用房子再去養自己這樣的難題。
張鴻:提到收入倍增計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的收入倍增計劃,當時的情況和今天的中國某些程度上相似。比如經濟靠投資拉動占比較高,消費不足,人口紅利開始消失。
這個時候更需要讓老百姓手里有更多的錢,如果老百姓沒錢,導致缺乏消費意愿,經濟就起不來。因此,收入倍增既是目標也是手段。這是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技術活。
我們現在做的收入分配改革等,是讓低收入人群收入更高,同時中間階層收入更多,讓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結構更好。但最根本的一點是,政府要在改革過程中放權、讓利。放權就是讓整個社會組織、企業去更好地發展。讓利是投入更多的錢到社會保障、養老、醫療領域以及減稅等。
文躍然:要完成這個目標必須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物價的增長,別超過收入的增長。
第二,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別導致新的收入不平等,有時候低水平的平均,比高水平的不平均對社會要好。
第三,國家要從立法的角度,從整個經濟運行機制的角度,讓收入分配程序變得公平。第四,我們現在多講城鎮居民的收入,但事實上,農村居民的收入上不去的話,社會的鴻溝會越來越大。
第五,一方面,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非常關鍵,但另一方面,如果收入增長導致成本過快增長,從而損壞了國家的競爭力,其實就把收入增長的源頭給搞沒了,所以平衡好國家競爭力和居民收入增長之間的關系,也是要特別注意的。
Q3收入倍增面臨哪些挑戰?
記者:要實現收入倍增,我們需要面對哪些挑戰和難點?
張鴻:在談到收入倍增計劃的時候,十八大報告里提到一句,它是建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這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調整經濟結構,因為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速可能沒有過去那么高,但是收入水平要保持高增長,那就需要有更好的經濟結構。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正在進行的收入分配改革。
楊燕綏:老齡化與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我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里,制定一攬子的法律和政策,改變未富先老的局面,進入既老既富。從現在人口的消費結構來看,中國出現了“三高兩低”的狀況,上高中消費高,結婚買房消費高,60歲看病消費高;30歲到60歲的人口消費很低,老年人消費更低。
張車偉:我們居民收入中最重要的是勞動報酬的增長,過去我們勞動報酬增長低于勞動生產率增長,這種狀況要改變。另外一個居民收入的來源,就是居民財產性收入。居民財產性收入過去的增長也不理想,資本市場表現不是很如意,資本投資回報率也不是很好。今后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應該保持適度增長。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臣綜合《央視財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