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是經濟內在因素發生變化的結果,要突破困局有賴于收入分配改革、金融改革和破除壟斷。
李慧勇/文
在上次的文章《經濟更像1998》(本刊2012年第30期)中我們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和1998年-2002年非常類似,中國經濟調整并不是簡單的周期性調整,更多是經濟內在因素發生變化導致的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只能使經濟暫時企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只有對制約經濟增長的生產關系進行改革,才能幫助中國經濟走出困境。那么,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去推進這些改革呢?
我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其一,市場在哪里;其二,資金在哪里;其三,如何進一步激活民間經濟活力。從這三個問題出發,中國經濟突圍有賴于三大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金融改革和破除壟斷。
收入分配改革主要解決市場問題,有利于把中國的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實現以內需替代外需。目前中國居民的初次再分配占比呈下降趨勢,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費。只有通過收入分配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升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才能真正地刺激居民消費。過去走的是投資和出口的循環,在出口下臺階的背景下,必然會造成國內的產能過剩,而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消費,有助于消化產能過剩,形成投資和消費的良性循環。
金融改革能夠大幅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化解民間金融風險,化解銀行風險從而推動實體經濟快速發展。
長期以來,由于金融監管和金融體系本身不健全,金融配置效率問題集中體現在渠道被分割壟斷,價格受到扭曲,金融產品種類偏少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實體經濟對融資的大量需求。針對這些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未來的金融改革將向著價格市場化、渠道市場化和產品市場化方向迅速推進。
在眾多的金融改革舉措中,利率市場化和放松市場管制尤其重要,利率市場化伴隨著市場準入管制的放松將推動多層次金融市場的形成,為企業開拓更多的資金來源。
中國利率市場化從1996年正式開始破冰,到現在已經歷時16個年頭,期間銀行同業拆借、外幣存貸款和貸款利率上限逐步放開,但是存款利率依然嚴格管制。2012年6月,擴大存款利率上浮區間到10%,利率市場化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與此同時,金融機構混業經營、鼓勵民間金融機構也有很大的推進,這將對于解決基礎設施投資資金來源問題、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對于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資金籌措問題發揮重要的作用。
第三個方面是要破除壟斷。這里的壟斷并不是嚴格經濟學意義上的壟斷,而是更強調對于不同所有制的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既包括市場準入,也包括公平使用生產要素,公平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由于一般競爭性領域已經對民間經濟放開,從投資的占比看,民間投資在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制造業和房地產業占比較高,而對民間投資仍有諸多限制的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領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投資仍占絕對比重。
在這種情況下破除壟斷,可以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既可以解決基礎設施急需的資金問題,又可以發揮民間資本機制靈活的優勢,提高基礎設施相關領域的經營效率。
從國際經驗看,放松管制對擺脫凱恩斯依賴癥,對幫助一國經濟走出困境往往有較好的效果。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陷入滯脹,經濟一路下滑至1982年的低點。里根上臺前的幾屆政府采取逆周期的政策都未能使美國從滯脹的深淵中走出來。里根政府通過破除壟斷增大有效供給,并采取相關的稅制改革,使美國經濟重新回歸到增長的軌道上。中國如果真正落實相關方面的改革,也有望借此擺脫當前的困境。
作者為申銀萬國[微博]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