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隨著中央政府穩增長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出臺,地方政府刺激投資計劃也陸續出臺。面對地方政府巨大的投資計劃,國內媒體稱之為地方版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也就是說,國內地方政府新一輪的投資熱潮正在興起。比如,寧波、南京、長沙、貴州、江西等地區不僅先后公布一系列的巨大的長期投資發展規劃,而且各地方投資動工更是方興未艾。如貴州計劃出臺達到3萬億的重點投資規劃,而長沙計劃投資規模達8300億等。
現在市場擔心的是,在2008年的四萬億投資中,重點投向是中西部分地區,但中央政府直接轉移支付僅比四分之一強一些。這些地方政府早已是債務高筑,加上當地經濟又增長緩慢、財政收入萎縮,老的債務都無法承擔。如果這些地方政府再來個地方版的四萬億投資擴張,那么中國地方將面臨著巨大的債務風險。比如,2011年貴州的財政收入僅1330億,而3萬億投資規劃相當于財政收入22.6倍;同樣,2011年長沙市財政收入只有688億,而8300億投資相當于其財政收入12.4倍。
也就是說,相對于中西地區來說,地方版的“四萬億”投資,其資金從何而來?如果沒有好的融資渠道,那么這些投資規劃就無法實現;如果地方政府為了實現短期的業績而進入非正規的融資渠道,不僅融資成本高,而且這些地方更是會面臨巨大的債務風險。前幾天,我到了一家民間融資機構,他們告訴,當前國內一些中西部的地方政府融資需求非常大,一動手就要幾十億、上百億,而且利率都達到15%之高。這正好如金融學書中經常的分析,對于那些高風險的投資者來說,其不在于融資成本高低,而在于融資可獲得性。在這種情況下,地方版的“四萬億”風險會進一步增加。因此,對政府來說,如何來防范地方版的投資風險也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可以說,在當前的背景下,地方版的“四萬億”,不僅地方二三線城市,特別是四線的縣級城市投資熱潮,而且它將成為一種趨勢。因為,一是通過投資來拉動當地經濟就是地方政府最為重要的工具,而今年恰逢穩增長政策,地方政府何不在這種穩增長的經濟刺激政策下順勢而為。這就使得國內各地方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勢不可擋了。
二是地方政府具備了推動新一輪投資熱的條件和基礎。目前,各地方政府官員任命與安排基本上都已到位。由于受到業績考核的約束,在這些地方政府官員到位之后,立即動用政策上的資源制定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之規劃,以便為當地未來幾年發展制造空間。
正是在種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資熱潮根本是無法阻擋的。他們不僅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制造當地各種巨大的投資項目,而且也能夠以不同的方式融集到所需要的資金。當前的國內社會融資如此巨大,民間信貸市場這樣發達,很大程度上都是與這種地方政府過度投資熱有關。
面對地方政府這股巨大的投資潮,其擴張越大,其風險則越高,而且在當前這股地方政府投資熱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這些投資是投向哪里,也要對不同的地方性投資熱進行不同區分,以此來降低面對的風險。
對于后者,地方投資熱的風險區域性會比較明顯。對于經濟發達的地方來說,由于這些地方的經濟發達,財政收入可能增長快,來源穩定,地方債務過高的風險也就容易化解。而對于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來說,債務風險就會比較高。特別如果讓這些經濟不發達地方的政府進入融資成本高的民間市場,其債務風險更是會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西部的巨大投資是大量地進入鐵路、公路及城市基礎建設,或實體經濟,那么中央政府就得制定綜合治理辦法。加大對地方政府轉移支付,用好的政策鼓勵金融機構降低地方“四萬億”投資的融資成本等。如果中央政府在這些方面動腦筋出政策,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及防范風險是一箭雙雕。也就是說,中央要引導地方政府的四萬億投資熱流向基礎設施建設,或流向與國計民生更為重要的實體經濟。
當然,對于地方版的四萬億的投資熱潮,我們當前最為注意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投資規劃的科學性及重點考慮投資的長期效應,要對地方版的四萬億投資進行區域性分別及采取不同的政策,要加強對這些投資建設的科學管理與監督,提高整個地方投資效益與效率,以此來增加整個社會福祉,保證國內經濟穩定增長。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