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財政撥款預算就大幅度“跳水”,充分說明“圍觀也是生產力”。
2012中央單位“三公”經費公開大幕于19日正式拉開。據財政部公布的2011年中央決算報告顯示,2012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79.84億元,與去年決算數相比,減少了13.8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21.45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43.48億元,公務接待費14.91億元。
中央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如期公開,主動接受公眾檢閱,朝常態化、制度化的方向演進,態度值得肯定。數字也相當喜人,據財政部此前數據,2011年中央“三公”總支出93.64億元,較2010年的94.7億元,同比下降1.1%,基本保持住“零增長”目標。令人“驚艷”的還在于,2012年“三公經費”預算79.84億元,與2011年決算相比,下降高達14.7%!
中央單位“三公經費”公開僅僅一年時間,2012年財政撥款預算就大幅度“跳水”,充分說明“圍觀也是生產力”。去年7月,首度公開之后,有不少“板磚”飛向近年來“三公經費”不降反升之異象,并對公開的效用充滿狐疑,今天財政部門終于拿出誠意。其中,國家海洋局2012年“三公經費”預算“直砍”1175.54萬元,商務部、氣象局則分別砍掉457.63萬元、361.81萬元……
大刀闊斧削減“三公經費”亦反證這樣一個結論:“三公經費”其實還有許多“水分”,還可以繼續“甩水”、“擰干”。這從中央單位2011年“三公經費”決算可以窺斑見豹:有的單位出國(境)費用每人(次)高達11.26萬,有的單位只需1.5萬元,相差足足7.5倍。假如說出國(境)缺乏可比性,不妨以公車運行費為例:海關總署車均運行費是2.17萬元,而中國電監會車均運行費是13.35萬元,同為國家機關,同為公車使用,后者竟然是前者的6倍多,這是為什么?個中有多少“水分”可擠?車均運行費高得離奇,或有特殊情況,但因缺乏足夠信息,公眾未能冰釋。
與去年的決算相比,中央單位2012年“三公經費”預算雖有進步,仍嫌不足。有一些問題仍然是問題,進展乏力。譬如物議甚烈的透明度,截至19日19時,已公開“三公經費”的92家中央單位,只有少數單位公布了部門人數,其余皆處于“未說明”狀態,有些部門甚至連出國團組與人數、公車保有量與新購置數空空如也。
還有對公眾意見的反饋度。去年,某部門因出國(境)費用比例超過“三公經費”總額的五成而引起廣泛質疑(因其業務不需要太多出國考察),而2012年的“三公消費”預算中,該部的出國(境)費用仍比2011年決算多出近百萬元,說明公眾的合理質疑并未在預算中體現。
在中央單位集中公布“三公經費”前夕,國務院于7月9日公布了《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將于今年10月1日起實行的《條例》明確,要嚴控“三公經費”規模和比例,不得采購奢侈品、超標準的服務或者購建豪華辦公用房。如何才能將“條例”從紙面落到地面?一方面行政部門當以更大的誠意對待法規條例和公眾意見,為社會監督創造便利;另一方面,也需要公眾報以更大的熱忱,繼續圍觀“三公經費”預算、決算,助催行政機關廉潔、高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