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2012年4月經濟數據 > 正文
國家統計局5月11日公布,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3.4%。1-4月份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3.7%。分類來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7.0%,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2.20個百分點,仍然扮演物價上漲的“主力軍”。其中,鮮菜價格上漲27.8%,影響CPI約0.77個百分點;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8.2%,影響CPI上漲約0.57個百分點。蔬菜價格對物價上漲的“貢獻率”超過豬肉等肉禽制品。
人人都要吃菜,菜價漲落關乎千家萬戶。監測數據顯示,今年3月下旬以來,全國蔬菜價格整體呈下降走勢,但大白菜、胡蘿卜、白蘿卜等多種蔬菜價格逆勢上漲。與2月20日相比,5月6日的大白菜、白蘿卜、胡蘿卜價格分別上漲80.0%、37.8%、32.1%。而近兩年來,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一些蔬菜價格跳躍式漲落,比如“姜你軍”、“豆你玩”、“蒜你狠”、“向前蔥”,最近則是大白菜不再是“白菜價”。
監測顯示,今年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持續下降。與1月26日相比,5月8日的豬后臀尖肉、豬五花肉全國日均價降幅均超過17%。而去年5月份正是人們討論通貨膨脹是不是由豬拱出來的時候。
“摁下葫蘆起來瓢”,“菜籃子”如何才能穩住?這顯然是一篇大文章,它涉及市場運行的無形之手,也關乎宏觀調控的有形之手,需要多個部門、多個方面合力完成。
供求關系是決定價格的基本因素。蔬菜和肉類價格的變動很大程度上也由供求關系決定。整體來看,我國蔬菜和肉類生產具有分散和無序的特點。比如,某一類菜菜農種植扎堆了,菜價雖然便宜了,但菜農賠錢了,市民們得到了一時的實惠,面對的卻是不知哪一種蔬菜又要被炒成“天價”了。
一段時間內,我們曾經提出過“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但在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周邊土地日益稀缺的今天,要求一些大城市的蔬菜供應“自食其力”已經成為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長距離運輸。由于產銷地的分離,流通領域存在的層層加價行為令菜價不堪重負。
第三次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人們之所以對這次會議寄予厚望,原因之一就是不論擴內需促消費,還是調結構轉方式,都繞不過流通領域這道坎。在當前的條件下,提高流通效能,降低流通成本,已經成為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物價壓力、惠及百姓生活和促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政策的松緊對于控制物價舉足輕重。我們看到,央行在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對通脹形勢保持高度警惕,這有利于從總體上控制物價漲幅,也有利于控制蔬菜價格的跳躍式波動。央行指出,物價漲幅總體保持回落態勢,但并不穩定,對未來物價上行風險也需關注。當前經濟增長與物價之間的匹配關系正在發生變化,物價對需求擴張的反應較之前更為敏感。
蔬菜和肉類生產的質量問題一直深受社會大眾和有關部門的關注。如何讓百姓吃得放心,有關監管部門始終不能有絲毫松懈和馬虎。
通貨膨脹對收入分配具有逆向調節作用,低收入群體對物價上漲更為敏感。因此,管好“菜籃子”,讓百姓吃得上平價菜和放心菜,成為當前保障民生的一項基本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