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綜合報道】人民日報海外版今日發文指出,雖然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遠遠高于基本養老金,但也依賴了中國股市的大行情,而當下中國股市的“圈錢”頑疾與基本養老金安全性之間的矛盾就顯得尤為突出,在這種狀況下讓入市的養老金只賺不賠,無異于天方夜譚。
查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提供的2001年到2010年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基金年度報告》發現,9.17%的年均投資收益并不是一個穩健的增長,在最初的3年里,社保基金的收益均為超過3%,在股市牛熊急轉的2008年,社保基金收益也順勢而下,虧了6.79%。而最為景氣的3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雖然社保基金的收益率給出了29.01%、43.19%和16.12%的成績,但不可忽視的是,這3年的上證指數分別漲了130%、97%和80%。
另一方面,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2日,A股總市值較年初銳減50837.79億元,A股流通市值銳減28866.94億元,如果將其平攤至滬深兩市的每個有效賬戶上,平均每戶虧損4.2萬元。
與之相異的是,在熊市中,卻催生了一批“新貴”。數據顯示,2011年A股千富榜中,有496名來自中小板,225名來自創業板,279名來自滬深兩市主板。其中,創業板富豪最集中,平均每家創業板公司制造0.8個富豪,創業板成了“創富板”。從時間來看,2008年以來是A股市場富豪井噴期,1000名上榜富豪中,173名來自2001年前上市的企業,74名來自2002—2005年上市的企業,87名來自2006—2007年上市的企業,其余666名來自2008年以來上市的企業。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微博)撰文指出,中國證券市場丑聞頻頻,最大的丑聞來自于大熊市中的財富集聚效應,以人們的養老金與住房保障金投入這樣的市場,無異羊入虎口。在美國,繳納養老金的人擁有自主選擇權,可以選擇安全投資。一旦強迫入市,虧損時有關方面就必須盡到賠償之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