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龍
在中國龍年春節一派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全球重大政經事件不斷,特別是1月24日(農歷正月初二),發生了3件大事,讓人不得不為之矚目: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呼吁美國銀行與跨國企業行動起來,幫助美國經濟復蘇。他這份激進的以捍衛美國價值觀和美國責任為主旨的演講中,有兩個表態值得關注:第一,美國司法部門將建立一個針對華爾街金融機構的犯罪調查機構,調查包括將“高風險抵押貸款打包出售”的非法行為;第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和匯率政策仍采取強硬態度,“將成立貿易執法部門,負責調查中國等國家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同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首次下調中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下調幅度均超過0.7個百分點,超過全球水平。而此時,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下調了4家法國金融機構的長期信用評級。標普還警告,如果法國主權信用評級再次被降,法國最大、歐洲第二大銀行巴黎銀行AA-的長期信用評級或將難保。新年伊始,種種跡象表明,歐債危機并沒有緩和,反而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難怪1月23日,IMF總裁拉加德(微博)在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表示,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類似于上世紀30年代時的大蕭條,除非歐洲采取措施應對債務危機,美國和中國等其他經濟強國也履行他們的責任。
在地緣政治上,歐盟對伊朗的石油禁運制裁生效,美伊之間劍拔弩張,擦槍走火隨時可能發生。龍年之春,國際政經格局中密集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必將考驗新一年的中國經濟和金融業,并可能帶來莫測的變量。
本輪歐美債務危機以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唇齒相依關系愈發明顯。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經濟逆風飛揚,成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一度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悄然演變為各懷心思的“中國責任論”、“中國奇跡論”、“中國機遇論”、“中國崩潰論”……不管是什么論調,中國都在不經意間成為推辭不掉的主角。
全世界的目光都盯上了中國,因為中國的發展充滿變量,中國模式對許多國家是一種無聲的號召,所有人都想從中研判機會和挑戰。在這個隊列中,美國是軸心,每個人俯仰中國的眼光既復雜、迷茫又充滿疑惑,其對華政策也搖擺、動蕩且多元化。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大環境下,環顧國內,主動調控和經濟減速中的許多新問題、新思考撲面而來:經歷了持續的高速增長后,大規模密集投資難以為繼;經濟減速過程中,高物價與低收入形影相伴,社會階層分化斷裂明顯;而近年來,在金融大爆炸式的發展中,累積的金融風險在發酵膨化,資本市場從6100點跌到1600點,幾乎已再度推倒重來,股市十年原地打轉,其失敗的慘劇如果在高杠桿的房地產市場重演,脆弱的銀行體系將難以承受其重。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壓力仍然較大,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們一直在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但實際上轉變的只是投資方式,前一輪投資鋼鐵、水泥等高能耗但能帶來GDP的項目,這幾年轉而投資新能源,各地多晶硅產業遍地開花。但在新能源產業的大調整中,西方發達經濟體對中國新能源行業成功圍獵的目的基本實現,我們付出了以萬億計的巨大代價。此外,如果在經濟的下行周期中,10萬億元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近10萬億元的房地產貸款、近10萬億元的“鐵公機”等固定資產貸款,負面因素相互疊加共振,將使流動性本已捉襟見肘的中國銀行業面臨更大的流動性風險。
當前,中國經濟正站在一個復雜的十字路口,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性機遇,也面臨著全球化,以及“后危機時代”的挑戰。經濟金融安全、環境安全、能源糧食安全都將構成長期的隱患。在這個特殊的歷史階段,我們防范外來沖擊、化解危機的惟一正確途徑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于危難之際從不畏懼、不退縮,面對任何困頓蹇厄,從不喪失信心,而是韜光養晦,隱忍向前。《周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今天,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應重溫當時抉擇之智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凝聚各方智慧和共識,利用百姓在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中對國家的信心,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開啟中國現代化事業新的歷史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