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美商業領袖高端對話 > 正文
中國企業家和美國副國務卿的問與答:中國經濟的轉型
霍馬茨的第三個問題同中國的十二五規劃、中國經濟的轉型相關。他說,三個月前,他了解到了中國的十二五計劃,其中提到中國經濟的投資將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向產業鏈的上游轉移,中國經濟也將從出口依賴性轉向以內需消費為驅動。“這種轉變會導致中國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嗎”,霍馬茨問。
一直對中國的改革與經濟轉型有自己見解的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成為這個問題的第一個回答者。他首先說這種轉型必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完成必然會“依賴企業家的創造性”。
但是他認為,過于龐大的國有企業部門“可能是經濟轉型的最大障礙”。
更像是對第二個問題的回應,張教授說,在中國,私有企業要想在競爭中擊敗國有企業,它們要擁有比國有企業“高得多的效率”。
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從投資人的角度對霍馬茨的問題做出回答。他說,自己相信十二五計劃的“導向很正確”,而且“實現的機會也很大”。
中國的政府、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一個問題上有高度的共識,趙令歡說。這個共識就是:“財富創造對大家都有好處”,“政府要保持穩定,民營企業要創造財富,而國有企業也想通過創造財富來保持自己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
趙令歡說,說的經濟轉型的問題上,民企、政府與國有企業也有共識。“中國的企業家與官員都明白,中國經濟必須在鏈條上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移,中國經濟必須從沿海向內陸轉移,從出口驅動轉向內需驅動。”中國必須完成這樣的轉移,趙令歡強調說,否則,“將不能再繼續創造財富”。
弘毅投資投資過的一家公司中軟國際成為趙令歡證明自己觀點的一個例子。這家軟件外包、集成與服務公司已經有15年歷史。但是無論是在一直處于起步階段的前5年,還是在成為香港上市公司后的十年,這家公司的發展速度一直緩慢。趙令歡總結其原因在于:首先,中國軟件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導致這家公司無法做大;二是過去在中國,“賣軟件賺不到錢,賣服務客戶不愿意付錢,似乎只有賣硬件才能有人愿意付錢”。但是現在情況在改變,趙令歡說,“中國公司越來越發現,真正重要的是軟件和服務,而不是硬件。”弘毅投資這家公司之后,對其后續的規劃是,“今后5年,成長十倍”。“我相信中國很多行業中,軟件、服務成份的附加值都會提高。”
與此同時,形勢也逼得企業家們必須完成自身的轉型——而這種轉型是同整個經濟的轉型相聯系的。“中國浙江和沿海地區的加工企業只有10-15%的毛利。如果按照現在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它們今后只會是負利率。這些企業家是相當精明能干的。他們明白自己也必須做出轉變。”趙令歡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