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通脹擔憂略解,滯脹隱憂又起。
早報記者 陳靜思 發自北京
視頻:厲以寧稱繼續緊縮或導致滯漲媒體來源:寧夏衛視《財經夜行線》中國經濟的通脹擔憂略解,滯脹隱憂又起。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專欄)昨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上警告稱,如果緊縮貨幣流通量過了頭,很可能會出現產品供應鏈的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并稱“滯脹不是沒有可能”。
他指出,在采取措施管理通脹預期的同時,同樣不能忽略了企業盈利前景預期,因為企業可能由于盈利預期欠佳而收縮投資,并帶來滯脹。
實際上,這也不是滯脹第一次擺上前臺。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6月22日就指出,“經濟已出現滯脹苗頭,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應適可而止”。
在昨天的會上,厲以寧表示,讓貨幣流通量回歸到正常水平,總的說來是沒有問題,但中國正處在轉軌時期,產業結構正在調整,如果是搬用發達國家的經驗,可能的結果是,所謂“正常水平”就是緊縮。
厲以寧指出,在當前形勢下,貨幣流通量回歸“正常水平”,很可能引起產品供應鏈的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從而出現滯脹。這將導致企業停產、倒閉和個人下崗、失業的情況,也可能使個體商戶收縮,以及使承包土地的農民收入下降。
厲以寧解釋稱,如果把已經偏緊的貨幣流通量誤認為還沒有回歸到正常水平,繼續緊縮,從結構層面來講,加劇結構的不協調是不可避免的;從微觀層面來講,因產品供應鏈的斷裂而引起的失業人數的增加同樣不可避免。
由此,厲以寧提出,要考慮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對貨幣流通量的影響,無論是存準率的調整還是貸款利率的調整,都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難道我們費這么大的勁來實現貨幣流通的正常水平,就是為引發一次滯脹嗎?”厲以寧反問。可見的是,今年來,中國已連續6次上調存準率,2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
實際上,因為通脹或得到控制,關于緊縮政策進入觀望期的觀點早已有之。
同一場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國務院前副總理曾培炎即表示,他贊同溫總理所說的中國通脹已經遏制,同時,中國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的風險。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中國遏制國內通脹方面的努力已經奏效,價格上漲趨勢正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