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專稿】記者 吳靜 近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專欄)在中國港口“十二五”發展論壇上表示,2016年是中國經濟面臨大考的一年,如果中國企業低價格競爭策略不轉變,中國經濟將陷入長期調整困境。
2011年4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世界經濟研究報告預測,按照購買力評價指數,在2016年中國將超過美國。張燕生表示,該預測的前提是,中國未來發展趨勢不會發生減速或者逆轉,甚至可能實現彎道超車。“但問題是,有許多因素會使得我們實現彎道減速、彎道剎車,甚至彎道翻車。”
張燕生指出,2016年最有可能讓中國經濟發生轉變來自于三個因素:一是用工荒,即目前中國社會剩余勞動力將從無限供給轉變到有限剩余,未來5-8年,中國剩余勞動力將基本轉移完畢;二是漲薪潮,目前許多地方用人成本在不斷上升;三是產業轉移,未來5-8年,中國持續30年的低成本優勢,將要告一段落,而逐漸被其他新興經濟體所替代。
張燕生分析,1990-2000年世界經濟經歷了5年美日歐利率的下調,IT泡沫的形成和破滅;2000-2008年經歷美日歐利率長期下調,然后經歷金融和房地產泡沫,然后上調。第三個周期,從2009至今,美日歐利率持續保持在歷史上很少的0-0.2%的低位,美日也在做一輪的量化控制。根據前兩次的經驗,一定會產生新泡沫。今年前四個月,鐵礦石的進口均價接近泡沫經濟高點,2016年有可能出現美日歐依靠制造泡沫經濟,走向復蘇。而承擔泡沫經濟形成的代價,很有可能是中國,很有可能是和中國一樣的新興經濟體。
“如果中國企業低價格競爭策略不轉變,就有可能出現,舊的優勢不在,新的優勢卻尚未形成。屆時內外經濟因素疊加,未來5-8年中國經濟會遇到長期調整困境。”張燕生對此表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