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6日電 香港《文匯報》6日刊出社論說,內地去年以來連續加息四次,目的是緩解負利率,降低通脹預期。負利率使老百姓手中的錢不斷縮水,導致通脹預期和由此引發對商品的搶購和資產泡沫等問題,直接影響民眾對貨幣的信心及社會穩定。央行連續加息,給市場一個震撼性的沖擊,顯示決策層解決負利率的決心,會有利及早抑制通脹預期惡化。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人民銀行昨晚宣布,自4月6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其它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內地去年以來連續加息四次,目的是緩解負利率,降低通脹預期。負利率使老百姓手中的錢不斷縮水,導致通脹預期和由此引發對商品的搶購和資產泡沫等問題,直接影響民眾對貨幣的信心及社會穩定。雖然加息是雙刃劍,不可避免地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但在目前實際負利率和通脹加劇情況下,持續加息是必須作出的選擇。
央行連續加息,給市場一個震撼性的沖擊,顯示決策層解決負利率的決心,會有利及早抑制通脹預期惡化。過去10年,扣除物價因素后,內地實際利率為正1.33%,這是過去10年內地經濟穩健發展和社會保持穩定的重要因素。今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25%,儲戶財富縮水情況將有一定程度緩解,但以當前通脹率5%為計,目前儲戶負利率仍然有1.75%。許多民眾擔憂手中錢貶值,仍然會積極尋找投資渠道,導致流動性進一步泛濫。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夏斌(微博)表示,今年內內地極有可能運用加息手段,使實際利率達到正水平。由此來看,今年央行還有一連串后續加息動作。
由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帶來的全球流動性泛濫,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內地輸入性通脹壓力日益增長,加上內地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內地通脹受到國內外兩面因素夾擊。目前內地流動性十分嚴重,M2(廣義貨幣供應)占GDP比重接近200%,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央行不得不連續加息和上調準備金率,以減低流動性和通脹壓力。
然而,加息是雙刃劍。加息好比給貨幣老虎多喂塊肉,讓它乖乖趴在籠子里別出來橫沖直撞,但喂飽了貨幣老虎,又不可避免餓瘦了實體經濟。鑒于持續加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內地在加息的同時,可考慮增強匯率靈活性,讓人民幣穩步升值,以抵銷大宗商品價格升幅。同時,應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以發揮資本市場“蓄水池”減低流動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