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記者董素玉)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城市房產成交量放大,仿佛樓市大有回暖的跡象。這對于在嚴厲調控下一直處于膠著狀態的房地產市場來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處于觀望狀態的消費者坐不住了,加快了看房的步伐,甚至考慮“勒緊腰帶”出手買房。
樓市回暖究竟是真還是假?在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關鍵階段,博弈各方究竟誰該坐不住呢?
先來看看有關數據。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最新市場報告,在8月最后一周監測的35個城市中,半數以上城市的樓市成交面積環比出現上漲,在監測到價格的34個城市中,有17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對于樓市的這些短期變化,大多數專家認為這與開發商“金九銀十”集中推盤有關,樓市目前處于“試探性”反彈,作出“回暖”的判斷為時尚早。
再來看看開發商的情況。上市房地產企業的中報顯示,去年末以來上市房企經營性現金流繼續惡化,負債總額進一步增加,資金更為緊張,企業存貨暴增,在這種情況下,利用房地產市場傳統的銷售旺季,降價自救將成為很多企業不得已的選擇。當然,如果有機會鼓吹樓市回暖,掀起新一輪的房價上漲,開發商當然會不遺余力。
再看看政策面的反應。就在成交量出現上升的同時,房貸政策又開始進一步收緊,北京等城市取消首套房貸七折利率,可見政府調控的決心并沒有絲毫放松。今年以來,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臺一道緊過一道的調控令,就是為了勒住房價這匹野馬。如果剛剛進入9月,房價就出現新一輪的報復性上漲,這難免會讓調控承諾失信于人,這是政策面不愿意看到也不會容忍的事情。
最后回到消費者的層面,回顧這幾輪樓市的猛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量購房者的恐慌入市,因為擔心自己永遠等不到保障房,因為擔心樓市還會有下一輪的暴漲,所以超出承受能力提前購房,營造出大量“早產”甚至“不該產”的剛性需求。這在客觀上幫了開發商的忙,讓他們在一次次調控中成功脫身。所以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穩定房價預期仍然是重中之重,而如何讓百姓量入為出地理性購房,關鍵還是要讓住房保障的措施切實兌現,讓房價走勢維持健康平穩,讓調控政策取信于人。
棋到中局,智者為王。在房地產市場最為關鍵的博弈階段,最坐不住的應該是開發商,最該審時度勢的是政府有關部門,最需要理性應對的當屬消費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