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吳敬璉:中國還處在艱難轉型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2日 12:26  南方周末

  1990年代國企改革進展不多,政府改革進展不多,法治進展不多,這都是它的缺陷。

  如果強勢政府強化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叫市場經濟,就叫權貴資本主義了。鄉鎮企業改制了,這個意義極其重大,是繼農業承包之后一次大的革命,改變了中國經濟最基礎的結構。

  我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發展方向不能出錯。人們并沒有看到問題的癥結是政府權力太大,反而認為是政府管得不夠,希望用擴大政府權力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沒有法治上的推進,經濟改革走不遠

  南方周末:新世紀頭10年,中國經濟從GDP來看一直在以10%的速度增長,但即便取得如此不俗的成就,為什么社會上仍有一些不滿的聲音?

  吳敬璉:我想可能有這么一個問題。現代化的過程往往是各種矛盾被暴露、被釋放,而且有時變得激化的一個過程。發展經濟學有個可以說是定理性的概括,就是說:在現代化已成為現實的情況下,這個社會趨于穩定;但在這個現代化的過程之中,社會矛盾錯綜復雜而且容易激化。

  舊體制下,雖然整個經濟發展水平很低,大眾的生活水平也很低,但整個社會是一個凍結的狀態,大多數民眾也不知道可以有另一種生活。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幾千年留下來的舊體制可以打破,自己還可以過另一種生活。于是,期望值就變得很高。可這種具有現代性的社會不是一天就能建立的,這個期望值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就會拉得很大,這就蘊藏著一個矛盾激化的危險。我想,現在的中國也是這樣。世紀之交,我們的經濟就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是前20年改革所積累起來的能量的總釋放。但與此同時,各種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尖銳了。

  南方周末:有一般的規律起作用,但是不是也有時代的特殊性在起作用?換句話說,1990年代的市場經濟是向上生長的過程,簡單而明快。比較而言,2000年以后是不是更復雜一些?

  吳敬璉:這樣說大體上是對的。但1990年代固然向上,也不無遺憾。沒有政治體制尤其是法治上的推進,經濟改革是走不遠的。但1990年代我們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所以,1990年代國企改革進展不多,政府改革進展不多,法治進展不多,這都是它的缺陷。到了2000年以后,缺陷逐步擴大,只是因為經濟高速增長,有些缺陷被暫時掩蓋了。

  政府成市場主體,就不叫市場經濟

  南方周末:如果順著您剛才的邏輯展開,過于強勢的政府加市場經濟,本來只應該是一種過渡狀態。

  吳敬璉:對,只能過渡,而不能一直強化,以致成為常態。市場經濟最本質的特點,是自由的、自主的交換,如果上面始終有行政力量在控制一切,如果強勢政府強化到一定程度,那就不叫市場經濟,就叫權貴資本主義了。大概從1998年開始,我就提出這個問題。

  南方周末:有的地方政府其實已經成了市場主體,資源配置主要是由政府來完成的。

  吳敬璉:應該說是這樣的,主要的資源,比如土地資源、信貸資源,相當大程度是這樣。

  南方周末:以政府為市場主體的這種形態還叫市場經濟嗎?

  吳敬璉:這就不叫市場經濟了。

  南方周末:我注意到您抨擊過“重商主義”。是不是當下的情況跟歷史上的“重商主義”更接近?

  吳敬璉:是這樣,我還用過一個詞,叫“原始資本主義”,也就是重商主義。重商主義不能叫市場經濟,看亞當·斯密的著作就會明白,整個《國富論》就是批重商主義的。你要強化重商主義,貧富懸殊就不能避免。

  現在兩極分化特別嚴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增長方式,主要靠投資拉動的增長,一定會造成收入的比重下降,這是馬克思已經講清楚了的問題;再一個是體制上的原因,就是重商主義、普遍尋租這么一個體制基礎。當然,貧富懸殊也跟市場經濟有關,但懸殊到如此程度,則不是市場經濟的結果。

  南方周末:除了兩極分化,重商主義還有一個后果您也談到過,就是現在普遍的再杠桿化或資產的泡沫化。這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可能不比美國的金融危機小。

  吳敬璉:不獨中國,這在東亞國家和地區是普遍現象。東亞國家和地區受政府主導的泡沫化之苦,比發達國家嚴重得多,無一例外地,都是泡沫一破滅就陷入長期的停滯。當然,如果改革決心很大,客觀條件又容許,也不是不能走出停滯。典型的例子是韓國。

  國企改革最大的成就是“放小”

  南方周末:韓國是怎么走出來的?

  吳敬璉: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它在經濟上完全改弦更張。從跟日本和其他東亞國家完全一樣的出口導向,轉到以提高效率作為中心任務。

  尤其是進入信息時代之后,它馬上意識到知識經濟的重要性,就請了很多外國咨詢機構做了一個規劃,就是在信息時代韓國應該怎么辦。除了講要提高效率,建設一個新的經濟基礎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我印象非常深刻,叫“重新界定政府職能”。應該說它的威權主義政府加市場經濟模式一度搞得不錯,受到全世界贊譽,搞了八大財團,那是世界級的財團,而且跟政府領導人之間的關系很密切。像樸正熙在地圖上畫一道線說,我要修一條從漢城到釜山的高速公路,你來修怎么樣?鄭周永就說,好,我來修。樸正熙政府就給他各種各樣的政策,他很快就把那條高速公路修起來了。

  關鍵是從這種過度強勢的政府主導中走出來。你看韓國八大財團現在剩下什么?就剩下“三星”、LG,“現代”那簡直是家破人亡。所以,這個轉型并不容易,挺痛苦的,代價挺大的。

  南方周末:這正是我們今天如此焦灼的一個重要原因。太難了!

  吳敬璉:但是這個關總要過啊。

  回顧1990年代初期,那時我們是天真了一點,以為只要經濟發展起來,政府就會自動退出,就可以很平滑地過渡到自由市場經濟了,不知道這里有一個路徑依賴的問題。如果政府有很大的配置資源的權力、干預企業的權力,就會相應產生一個尋租空間。所以,你要政府退出它應該退出的領域,就觸及到它的利益了,做起來就很難。

  后來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2003年第四季度經濟開始出現過熱,于是加強宏觀調控。就是開單子,哪幾個行業過熱,就用行政方法去管它,這個單子越開越長,政府的手也越伸越長,宏觀調控慢慢就變成了微觀干預。本來1990年代最后幾年政府審批是一個減少的趨勢,當然減少得不夠快,中間有好多貓膩。比如說把一個項目分解成十個項目,然后就報告砍掉了多少多少個項目,其實沒砍掉那么多,原來就有這樣的問題。2003年以后,加強所謂宏觀調控實際上是加強了審批制度,比原來的審批還要厲害,這就擴大了政府權力,擴大了尋租的基礎,引起腐敗的蔓延和貧富的懸殊。

  但也不能說就是一無是處,有的方面是有前進的。比如我們最近到山西富平考察,茅于軾老師在那里做的小額貸款實驗就非常令人鼓舞。我們一家家問了,農民都說,3到6個月還了貸款以后,他們的凈收入是貸款的100%。我們到他們家里去,他們住的比我們城里人好多了,文化生活也很豐富。從小額貸款覆蓋的范圍,能夠看到一個新農村正在出現,證明只要把金融自由這個基本人權還給農民,民間的力量,市場經濟的力量,就能夠這樣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但那個小額貸款公司資本還很少,現在只有一千幾百萬,跟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比較起來,還是滄海一粟。如果我們扶貧的資金,還有一些農村的信貸機構都做這樣的事,我們就能把這個勢頭加快,把新農村的面擴大,這對于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是一個積極的力量,能夠抵制那種走向動亂、走向衰退的力量。

  這談的是農村改革。就國企改革來說,我覺得最大的成就是世紀之交的“放小”。放小問題是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可是只有少數地方響應,比如說山東的諸城、廣東的順德。直到1997年“十五大”決定調整所有制結構,放小就變成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就在世紀之交這幾年全部放掉了。鄉鎮企業改制了,一般第一步是改成股份合作制,然后股份就流動,就變成了比較規范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意義極其重大,是繼農業承包之后一次大的革命,改變了中國經濟最基礎的結構。廣大的中小企業從此有了活力,所以整個經濟就有了活力。

  

吳敬璉先生接受致敬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吳敬璉先生接受致敬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胡德平先生(右)向吳敬璉先生致敬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胡德平先生(右)向吳敬璉先生致敬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有識之士要捐棄小的差異

  南方周末:我覺得吳老的思想,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濃厚的人文關懷。您對重商主義的批判,就是從對人的關懷這個人類普遍價值的角度出發的。中國經濟學家都有那么一個情懷的話,可能歷史對中國經濟學家的評價會更高一些。經濟學家應該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推動比較大的,但是在社會上,很多人都以罵經濟學家為榮。這有一個妖魔化的問題,但恐怕也有某些經濟學家自身的原因。

  吳敬璉: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經濟學家也不例外,什么樣的人都有。但總的講,不好的比重未必就比別的領域多。我覺得還是要看正面,不能總是文人相輕,互相指責。中國還處在一個非常艱難的轉型中,各個領域的有識之士要捐棄小的差異,要聯合,要團結,要合作,致力于共同的事業,才能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現代化國家。

  南方周末:除了人文主義,吳老的另一個特征是強烈的理想主義,這超過很多年輕人。您八十多了還在講臺上,還在到處調研的旅途中,那么有激情有勁頭,就像您女兒所說的那樣,根本停不下來。

  吳敬璉:因為我們這代人盼望能夠有所作為盼望得太久了,現在真的是可以有所作為了。

  問題在于政府權力太大,而非管得不夠

  南方周末:您最早而且一直堅持不懈地呼吁社會公正,呼吁警惕權貴資本主義,這會得罪很多人吧?

  吳敬璉:我個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的發展方向不能出錯。新世紀以來,我們社會有兩個愈演愈烈的趨勢值得特別警惕。一個是腐敗的趨勢。新世紀以來的城市化過程,出現了一個新的尋租空間即政府壟斷的土地資源。據農口專家說,因為土地被征用,農民損失的價值,換句話說政府能夠拿到的土地價值是20萬-35萬億,這么大規模的財富被政府控制,可見尋租規模有多大。所以跟土地有關的那些部門,腐敗是前仆后繼。另一個是貧富懸殊的趨勢愈演愈烈。我們現在的基尼系數,大致在0.5左右,這樣的貧富懸殊在世界上都是前列了。

  但這兩個趨勢的愈演愈烈還不是最可怕的。社會問題如果能夠認真、理性地討論,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理性解決的辦法,不會沒有出路。但是又碰到了另一個不好的勢頭,即在兩個愈演愈烈出現之后,人們并沒有看到問題的癥結是政府權力太大,反而認為是政府管得不夠,希望用擴大政府權力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問題越多越強化政府權力,政府權力越強化問題越多。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愈演愈烈,直到最后出現國進民退這套東西,路徑依賴就到了一個死胡同里面。但我們現在還來得及,要上下同心來解決問題。

  南方周末:也是您現在最大的擔心。您強調的轉型,首先就是從這種鎖定狀態中退出來?

  吳敬璉:當然。我在1990年代就提出,我們處在一個賽跑的階段,就是腐敗和法治的市場經濟哪一個跑得更快一點。

  南方周末:如果說我們處于轉型時期,那么轉型的拐點在哪里?應該用怎樣的尺度來評估?

  吳敬璉: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型,經濟上的拐點就是蔡窻講的“劉易斯拐點”,就是說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都已經轉完了,勞動力從最高點下來了,已經不是無限供應了。人的價值因此得到空前提升,經濟的增長主要不是靠資本和資源的投入,而主要靠人力資本的投入推動。

  南方周末:用這個尺度來衡量,我們離拐點還很遠。好比看到了彼岸,也離開了原來的岸,我們在水中間。

  吳敬璉:你說的這個是不進則退的狀態。如果總是不進,演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是整個往后退。

  南方周末:您作為這一代經濟學家的代表,超額完成了您的使命,現在這個市場經濟的路會更多依靠中青年經濟學家以及其他學科的互動來完成,您放眼看去,對他們有多大的信任,有什么期待或者是告誡?

  吳敬璉:對于新一代經濟學家來說,他們的條件比我們好得多,學術上的訓練和素養應該說是比我們要強多了,所以應該給他們寄予希望。但是現在也有問題,一方面是客觀存在的體制問題,另一方面,是主觀上的精神狀態問題,現在的年輕學者,可能缺乏1980年代知識分子的追求。我們那代實在被壓抑得太久了,我們希望我們這個民族有希望,所以總憋著一股勁,真是有一個大的思想飛躍。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吳敬璉本人審訂)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