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東
“危機本身并不可怕,對危機的低估和無知才是最可怕的。”在新作《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中,經濟學家郎咸平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真正的危機根本不是金融海嘯,而是制造業危機。金融海嘯只是讓問題更加嚴重。
“中國經濟生病了。第一個病是投資經營環境的惡化,第二個病就是產能過剩,而生病的必然結果就是發燒。但是我們這個感覺良好的民族把發燒解讀為回暖。”書中,郎咸平分析說,因為制造業蕭條,老板們不干了,拿出手里的錢,買鞋子皮包。于是,在世界奢侈品消費大蕭條時,中國奢侈品消費上漲40%,剩下的閑錢就拿來炒股、買樓。于是,中國的股市領先世界4個月回暖,中國的樓市也—路狂飆。
對于中國經濟逆勢增長、—路飄紅的喜人景象,郎咸平卻冷靜地認為,中國的經濟正危機重重:匯率上升,勞動合同法的提出,出口退稅的調低,宏觀調控流動性資金的收回及稅費增加“五大內憂”,加重了制造業投資環境的惡化。特別是對于中小型民營企業,更是雪上加霜。而匯率戰、成本戰和貿易戰“三大外患”,則讓中國的出口型產業進—步受阻。
“遭遇夾擊,中國的制造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在此背景下,為保持經濟的快速增長,政府只有通過拉動內需來實現。”郎咸平說。
他認為,產能過剩、投資環境惡化,進一步推動了房價的虛高。“地產泡沫非常可怕,迪拜樓市崩盤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各地方財政來源30%~80%都是靠賣地,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地賣不出去,這就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因此,2010年經濟是極其復雜的一年,需要首先了解危機,才能用大智慧去解決。”郎咸平表示。
近年來,國家政策連出重拳,卻為何對高房價回天無力?郎咸平把近幾年房價不斷推高的過程形容為“火山爆發”。他認為,目前我國房價嚴重泡沫化,其根本原因是:經濟適用房與商品房開發比例的本末倒置,市場基本被商品房壟斷,社會資本投資樓市,期待升值從而推高房價——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要么房價繼續高企,要么就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還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問題。
在郎咸平看來,相關政策始終沒有看清經濟發展的根源,而是采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地方政府也不應該簡單比拼打壓房價的效率。他舉例說,2007年,樓市過熱時,政府—味收緊銀根,導致樓市成交量的銳減;待經濟危機來臨,影響經濟增長時,就對于樓市過度寬松。
“中國樓市從2003年開始,已經奠定兩個畸形結構。第一是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壟斷,第二是商品房所占比重過大。”郎咸平說,當前國內大部分老百姓只能向開發商買房,開發商和政府掌握著房地產的定價權。另一方面,與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政策還不完善,絕大多數是商品房。這兩方面無異于是在火山口插上了兩根“導管”,加速火山噴發的進程。
中國樓市應該何去何從——房價會持續下跌嗎?不得低于五成首付的二套房及停止貸款的三套房,是不是都說明了住宅投資的終結?一戶一房制度是否會成為現實?現在是不是“鋼需族”的春天?
他認為,當前的所謂房產稅等政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房價問題。“如果把它堵住的話更糟糕,因為巖漿沒有消失,一定從地殼最薄弱環節爆發。”
對于國務院最近出臺的樓市調控措施對購房者的抑制,郎咸平說:“也許未來房價或將下跌,但要真正實現居者有其屋,僅靠這些政策仍然不夠。在他看來,要解決高房價必須‘對癥下藥’。目前破解房價高企有三條路徑:一是抑制投機性資金流入,二是增加保障性住房,三是調整樓市供應結構,這樣才能標本兼治使樓市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