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份外貿數據點評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
2010年5月,出口1317.6億美元,單月出口規模創下這次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同比增長48.5%,比上月加快18個百分點,大大高于市場平均預期的32%;進口1122.3億美元,同比增長48.3%,比上月放緩1.4個百分點,與我們預測的44%接近。出口增速加快、進口增速放緩,貿易收支從4月份順差16.8億美元急劇增加到這個月的195.33億美元。與金融危機前的2008年5月份相比,出口增加9.2%,進口增加11.4%,月度貿易順差也恢復到危機前20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
出口加速增長主要得益于歐美和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復蘇。歐盟、美國分別占到我國出口市場份額的20%、18%,歐美都是高消費國家,經濟復蘇帶來的拉動效應比較明顯。2010年5月份公布的OECD綜合領先指數由上月的103.3增至103.9,已經連續14個月上升。5月份,中國對歐盟、美國的出口分別為258.61億美元、241.0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9.70%、44.30%,增速比上個月分別加快了21.21個百分點、25.15個百分點。此外,5月份我國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也呈現快速增加的態勢,當月我國對東盟、韓國、臺灣省的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48%、52%、78%,尤其是對俄羅斯的出口同比增長了91.61%,接近翻番。
國內宏觀調控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調整導致進口增速適度回落。中國一季度GDP增長11.9%,CPI、PPI持續走高,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旨在防止經濟過熱的措施,引導經濟結構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等,對國內高速增長的投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相應的進口需求也受到影響。5月份原油、鐵礦石、鋼材、初級塑料進口數量分別為1784萬噸、5190萬噸、136萬噸和191萬噸,延續了4月份絕對量下滑的態勢。此外,5月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沖高回落,CRB指數從4月底的481降到5月底的458,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的進口總額。
貿易收支差額的地區分布反映了我國外貿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特征。從貿易差額來看,5月份,我國貿易順差主要來自美國、香港、歐盟,分別為167億美元、165億美元和120億美元,共計452億美元;逆差主要來自臺灣省、韓國、日本,分別為76億美元、54億美元和39億美元,共計169億美元。與東盟的逆差從上個月的14億美元縮小到5月份的4.9億美元。貿易收支差額的地區分布,反映了我國加工貿易占比較高的特征,即我國大量地從鄰近亞洲國家進口原料、半成品,利用我國低廉的勞動力加工、組裝,再出口到歐美市場。這一特征決定我國未來貿易順差仍將延續。
我們維持“出口趨勢總體向好,出口增速將逐步回落”的判斷。未來我國出口情況取決于幾方面因素的較量。正面因素主要是OECD綜合指數、PMI等現行指標顯示,美國和新興市場經濟復蘇態勢較好,世界銀行日前發布《2010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全球經濟將在2010年增長2.7%,2011年增長3.2%,這對這中國出口有拉動效應。中國出口趨勢總體向好的趨勢不變。不利因素一是歐盟經濟受到主權債務危機的困擾。歐盟市場占到我國出口總額的20%,5月份的出口大部分還是一季度的訂單,當時歐債危機尚未完全顯現。未來如果歐債危機能得到有效控制的話,對我國出口影響不大。二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基本保持穩定,但是美元指數持續升值,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將呈現升值的態勢,現在市場上1年期的人民幣NDF已經開始升值的預期。在外貿微利時代,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出口的累積效應將更加明顯。三是國內價格上漲推動勞動者工資上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增加了中國加工貿易的成本,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減弱。加上2009年低基數效應的逐步消退,未來出口同比增速將呈現逐步回落的態勢。
未來進口增速料將沖高回落。近期,政府房地產等宏觀調控措施打壓了相關產業的新增投資,但中期看來,已經開工的大中型項目仍將延續,新疆大規模投資計劃也有助于緩解部分投資下降,進口有望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不過,隨著2009年低基數效應的逐步消退,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中期回調,進口增速將呈逐步回落的走勢。
執筆:劉能華,經濟學博士,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