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統計局網站載文:收入增長不等于生活水平增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3日 08:46  國家統計局網站

  隨著統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社會對統計數據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統計數據真實與否的議論逐漸增多。記者近日看到了一份北大學生寒假實踐報告,他們對統計數據真實性存有疑慮,所采取的用實地調查驗證數據的做法讓記者眼前一亮,于是我們采訪了寫作這篇報告的兩名大學生李屹和劉星辰。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希望通過調查來了解真相”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9級本科生李屹說,這次調查的初始目的非常簡單,我國政府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廣受關注,而他自己也對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存有疑慮。但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不論它們準確也好、有偏差也好,我們都希望通過調查來了解其真相”。

  課題組成員劉星辰是北京大學歷史系2009級本科生,她說,北大嚴謹的作風要求每一名北大學生,對任何事情都不能跟風盲從,對任何問題都不能只憑主觀感覺盲目下結論,要通過實踐調查得出自己的結論與看法。于是,他們利用寒假期間,對山東省濰坊市的600個受訪者逐一進行了調查。

  報告稱,鑒于之前各種媒體對政府數據的評論,報告執筆人預計人均收入增長數據應普遍小于官方的統計數據。但是在實際調查統計中,發現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體所占比例確實有了明顯的下降,而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群體數目保持均衡,部分群體比例顯著增加,與從當地統計局取得的統計數據基本吻合。這一點大大出乎報告執筆人的預料。

  報告得出的最主要結論是,政府統計數據偏差小,政府的統計數據基本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收入增長=生活水平增長?”

  質疑統計數據的聲音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統計數據與感受不一致”。人們接觸到與自身相關的數據時,衡量數據是否真實的重要依據就是與自身比較看是否相符。

  “震驚”——北大的年輕學子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自己得到計算結果后的感覺,從問卷的制定到發放都是自己親自操作,但是通過這些問卷最終計算出來的統計數據卻是自己事先并沒有想到的。

  “數據收集上來以后,在我一份一份地逐個錄入收入數據時,當時給我的感覺數據還是挺低的。”李屹這樣告訴記者,“但是實際計算出來的結果卻與事先想象的完全不同,與看到基礎數據后的主觀感受也不相同”。

  “沒想到我自己計算出來的數和統計局提供的官方數據這么吻合,根據我們的調查,政府的統計數據基本是符合實際的。”

  報告中這樣寫道:雖然數據本身是真實的,但是有些時候數據并不能反映人們的實際感受。特別是在物價上漲的時候,以人民幣來核定收入水平或許是可取的,但是要核定生活水平,恐怕是不夠準確的。人們的感受通常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僅僅憑感受就判斷一個數據的真實與否顯然有失偏頗。

  如果說收入增長了10%,就可以宣稱人民生活水平增長了10%,那顯然是個笑話。報告中舉了一個十分簡單的例子。20世紀80年代初,冰棍5分錢一根,一個教師每月發80元錢,能夠買1600根冰棍。今天一個教師每個月發3000元錢,接近原來的40倍,但是以每根冰棍1元計,他的月工資能買3000根冰棍,不到原來的兩倍。當然,同樣是冰棍,30年前的冰棍與今天的冰棍相比,營養含量與質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客觀的數據遭遇主觀的反抗”

  劉星辰說:“我們想調查的不僅僅是實際數據是否與官方統計數據的一致性問題,還要調查人們心理的反映程度。在填寫具體數據之外,我們還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一個問題,讓被調查者對政府統計數據與自己實際進行比較并作出判斷。”

  李屹告訴記者,調查中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些被調查者的實際工資增長高于公布的工資增長速度,但是在選擇“政府統計數據與自己差別”的選項時,仍然選擇政府統計的工資增長率偏高,這是令他們很不理解的事情。他們說,也許這只能從社會心理學來解釋了,人們雖然自己工資漲了很多卻希望漲得更多。

  這個現象在社會上也普遍存在,即使客觀上數據是符合實際的,但是許多人的主觀感受也不一定如此。

  “客觀的數據遭遇主觀的反抗。”劉星辰用她那90后特有的語言概況了這一現象。

  “大多數人在評價一個數據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看看是否與自身情況相符,但是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區各行業之間千差萬別,不能寄希望于小小的統計數據讓它來準確反映每個人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統計數據的確承載了很多它不應承擔的功能。”

  從CPI到工資

  有人說統計局職工不買菜,菜價明明很高了,CPI卻偏低。

  有專家分析稱,CPI是一個全國面上的宏觀經濟數據,跟個人的生活體驗必然會存在差異。老百姓一般關注比較多的是菜價,因為每天都要買菜,所以菜價一漲,感覺就很強烈。相反,一些耐用消費品,比如彩電、汽車、大宗消費品等價格都在降,但是因為購買的頻次比較少,所以大家感覺不到。

  李屹說的一句話很有啟發性,“有的時候大家質疑數據并不一定是在質疑數據本身,而可能置疑的是這個數據給人的一個印象”,不是說CPI是2%的時候大家認為不準確,是3%就覺得沒問題了,只是社會公眾借對CPI的質疑表達對菜價、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不滿。

  而對討論最激烈的工資“被增長”,也只是反映人們希望自己工資漲得更高更快的一種心理,劉星辰說:“這是人的正常心理,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

  多一些解釋,多一些說明

  “希望在公布數據的時候不僅公布數據,還要公布過程,讓廣大社會公眾了解,數據到底是怎么來的,數據到底能說明什么問題。”劉星辰建議。

  李屹認為:“知道得越少,人們猜疑就越多,很多時候社會公眾雖然知道這個數,但是對這個數據到底反映了什么并不清楚,只能自己理解,然后想當然地作出一些反應,那樣就太主觀了。這樣就很容易得出并不正確的判斷。”

  統計確實是一門科學,一些淺顯的普及性的解釋可能會幫助公眾更好地了解統計,更多地理解統計數據背后的真實含義。

  “在這種情況下,要不停地做,要扎扎實實地做,現在我們國家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轉型時期,任何事情都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愿意去做,最后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劉星辰說。

  采訪結束,感觸頗深。對統計數據的質疑,兩名北大學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采取科學的態度,通過實地調查,用數據檢驗,用結果論證。其實,無論調查結果與統計數據是否吻合,我們需要的是這種科學的態度,需要的是這種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作風,它有助于統計部門改進統計方法制度,有助于提高統計能力和統計數據質量,有助于縮小統計數據與民眾感受之間的差異,讓統計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背景鏈接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研題目:家鄉人均收入增長與政府統計數據的差別

  調研背景: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人對官方媒體公布的統計數據真實性表示懷疑。為了弄清統計數據和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我們從與人民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收入增長率入手,調查官方統計數據與實際數據的差別。

  調研目標:1.通過問卷調查得到人均收入的年增長率并與當地統計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官方統計數據有無脫節現象。2.在調查收入增長率的同時,調查民眾對官方統計數據的信任度。3.了解被調查對象的其他看法。

  調研結果:政府統計數據偏差小,政府的統計數據基本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在本次調研中,我們充分認識到了在不同職業、不同階層人們的平均收入增長與官方統計數據的差距,并且認識到了官方數據相對的正確性以及它的局限性。在調查和統計過程中,我們從問卷中了解到收入結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都可以作為政府工作的良好建議和參考。

  (作者:孫啟文 鄢來雄 中國信息報社)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