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石油登頂全球500強企業 > 正文
5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發布全球500強企業排名,中國石油首次超過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這不是“光榮榜”的全部,前十強中國企業有三個,工行位居第4、中國移動位居第10。
中石油全球市值第一并不值得驕傲。中國大型企業總市值全球排名提升是壟斷、政策優勢、前30年財富積累與資產高估的結果。
中國壟斷巨頭們的總市值一直在以火箭速度飛升。2009年度《財富》公布的世界500強名單中,中石化首次擠進前十,位居第9;中石油名列第13位,而在2001年,中石油排名只有第83位。
中石油排名獲得長足進展是由其壟斷地位造成的,市場矚目的石化雙雄憑借雄厚的實力游說政府,賦予幾大國有石油巨頭原油進口特許權,使民營油企一朝喪失生存空間,在國際油價下挫時反而讓成品油價達到歷史高位。
有責任感的企業會在社會與經濟效益之間取得平衡,以社會責任感與對市場的把握、良好的治理結構打下百年老店的基礎。但我國石油企業被扶植成經濟干城,以較低的稅率快速增長。國際上石油公司稅率在60%-100%之間,我國目前20%-40%的征收比率并不高。據有關方面估計,我國征收的“特別收益金”對石油開采部門產生約300億元的影響,占其利潤總額的15%左右。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煤層氣等重要能源的補償費都只有l%,而國外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率一般為10%-16%。
中石油在境內外上市并沒有給境內投資者帶來福音。2000年4月6日和7日,中石油股份分別在美國紐約發行存托憑證,在中國香港上市,成為首家海外成功上市的央企,2007年11月5日在境內上市。香港H股上市每股1.27港元,A股上市發行價高達每股16.7元。上市當天開盤價飆升到48.6元,追高的投資者至今未能解套,更不必提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信用象征。
中石油未能對境內外投資者一視同仁的慷慨,境內投資者付出比境外投資者高出十倍以上的出價,所得分紅少得可憐。為了體現信用,中石油每年45%凈利潤用于分紅。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不過29億美元,上市4年海外分紅累積高達119億美元。而境內投資者由于支付價格過高而所占股本較低,希望通過分紅收回股本需要100年左右。
2003年,巴菲特通過購買中石油在美國的存托憑證,以大約1.65港元的價格買了中石油24億股。2007年9月,巴菲特以11~13元的價格賣出中石油,盈利超過200億港元。有媒體報道,在中石油回歸A股時,瑞銀集團通過旗下的10多家機構在中石油A股上市發行前后依次采用收集、拉升、減持、沽空手法,通過影響中國石油H股正股及相關權證價格大獲其利。以中石油為代表的大型上市公司媚外壓低,使境外投資者獲得了超額溢價。
中石油對境內小股東的同情只表現在嘴巴上。當年5月,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甚至公開表示對股東的同情,表示在高油價的大背景下,中石油將不改造、不新建辦公樓、不買小汽車。言猶在耳,2009年就爆出中石油太陽星城,給員工低價房事件,絕不是一家有責任感的公司的表現。
埃克森美孚是市場化運作的公司,這些石油公司無法依靠政府之手獲得高額溢價,更不可能通過特殊身份尋求源源不斷的低息貸款、企業債與股票發行價格。2009年埃克森美孚(Exxon M obil)交的稅在全美公司中最高,達150億美元,占稅前收入的47%。這些公司還不得不忍受低碳時代對于傳統石油公司的低估價。
雖然中石油等企業總市值冠于全球,但從其他指標來看未必有競爭力。統計數據顯示,埃克森美孚、道達爾、殼牌公司2008年的凈利潤率分別是9.8%、6.6%和5.7%,而中石化是2%,中石油僅1.94%。中石油企業的生產效率也大不如國際老牌企業。眾所周知,生產效率的重要指標是員工數量。今年二季度,創造4429億美元收入、在全球500強排名第二位的埃克森美孚的員工只有8萬人,而創造2078.14億美元收入、名列第九的中石化,目前員工總數是66萬人、用工人數高達106.4萬。
在市場化改革深入、經濟轉型成功的前提下,總市值上升值得驕傲,否則,總市值就是個大泡沫。東南亞金融危機前,泰國銀行總市值也曾經名列前茅,一場區域性金融危機讓一切銷聲匿跡,現在,還有誰會想得起泰國要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豪言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