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籟思
說到歐元,眼前發生的一切沒有什么出乎意料。反對英國加入歐元區的意見被證明是正確的。在危機期間,歐元或許為部分成員提供了比它們未加入歐元區更好的保護,但即便如此,歐元系統在當前的形式下仍是不可持續的。
歐元區經常在某些時點位于岔路口,不得不作出某種抉擇,F在歐元可能正好處于這樣一個岔路口,盡管發生大狀況很可能是在相當一段時間,甚至幾年以后的事情,但當前同樣需要作出選擇。
面對這樣一個假想的岔路口,歐元區需要決定是否想要政治聯盟。接受政治聯盟的多個國家必須走上同一條道路,不接受政治聯盟的國家需要退出歐元區。因為歷史經驗表明,大的主權國家間的貨幣聯盟,除非在政治聯盟的條件下才會持久。這是分析19 到20 世紀存在的各類貨幣聯盟得出的結論。歷史表明,幾個大的主權國家的貨幣聯盟如果沒有政治聯盟作保障,最終將走向失敗,盡管有些貨幣聯盟在解散之前,能夠存續較長時間。
政治是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背后的推動力量。自1970 年10 月盧森堡首相為首的委員會提出“威爾納報告”(Werner Report)以來,不可逆轉的固定匯率就成為歐盟經濟政策的中心目標。然而,即使在1970 年,這也不是一個新的主張。一個世紀以前,歐洲就曾被貨幣穩定的渴望所主導,而且歷史經驗證明,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成功遠未獲得保障。
現時圍繞歐元的爭論與那時仍然一樣。貨幣聯盟需要勞動力自由流動,以及單一財政體系形式下財政政策的靈活性為保障。必要的時候,富裕地區要援助貧窮地區。在一個國家內部,相互的援助比較容易做到,而在貨幣聯盟成員之間難度會大很多。
誰是歐元區內的弱國?過去它們被稱作“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包括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現在被稱作“PIIGS”,其中愛爾蘭代表多出來的字母“I”。
歐元存在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同一種利率不能適應于所有國家。套用經濟學術語,歐元區并非“最優貨幣區”。換句話說,歐元區各經濟體差別很大,需要各自實行適合自身經濟狀況的利率水平。沒有一種利率適合所有國家。在本次金融危機之前,歐元為歐盟內較小規模經濟體貢獻了較多的繁榮,因此,危機爆發以來,這些小經濟體受到的沖擊也更大。
這些情況證明了歐元區基礎的脆弱。貨幣聯盟對德國和圍繞著它的衛星經濟體,包括法國在內,是可行的,但“地中海俱樂部”需要提高競爭力。它們需要進行貨幣貶值和結構性變革。理想的狀況是,它們需要一種雙速歐元。但是由于它們不能脫離歐元區,市場推高收益率給這些經濟體帶來了國內壓力,因此也是此次IMF協助下救援的重心。
至于歐元本身,政治聯盟至關重要。此次救助計劃能夠解決眼前的問題。困難在于市場總會尋找下一個問題,而問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