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增速逐漸回落 貸款投放趨于均衡——從四月份金融數據看貨幣信貸走勢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王宇、姚均芳)截至4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21.48%,實現連續5個月的回落。分析人士認為,貨幣增速逐漸回落、貸款投放更加均衡,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市場貨幣信貸主要走勢。
貨幣投放向常態回歸
央行此間發布的4月份金融數據顯示,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7740億元,同比多增1822億元。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21.48%,增幅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01和4.4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31.25%,增幅較年初也有大幅回落。
“作為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考量指標,M2連續5個月回落,顯示出貨幣政策效果趨穩、貨幣信貸逐步向常態方向回歸的趨勢。”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數據顯示,M2增速正從年初的25.98%逐月回落,M1增速也從年初38.96%的高位逐漸下行。
“觀察近期的數據可以發現,貨幣高投放正呈逐步放緩態勢,這與上年基數有一定關系,也與今年以來貨幣當局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連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回籠流動性的貨幣調控有關。”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丁志杰同時指出,當前貨幣總量仍在較高水平運行,與監管層制定的全年17%的增長目標仍有一定距離,預計未來貨幣增速會繼續下行,并保持相對合理增速水平。
流動性調控著力通脹預期管理
盡管貨幣投放正在回歸常態,但當前流動性過于充裕的風險依然不容小覷。分析人士認為,今后一段時間貨幣信貸調控將更加關注對通脹預期的管理。
去年新增的9.6萬億元銀行信貸投放,以及連續多月超過30%增速的貨幣供應雖然為經濟復蘇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也給未來物價上漲帶來壓力,強化著公眾的通脹預期。中國人民銀行近期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就顯示,“物價預期指數”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持續上升。
“4月份M1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這是存款活期化的表現,體現了公眾對未來物價上漲的擔憂。如果留意近期央行官員的一些表態可以看出,管理通脹預期受到貨幣當局的更多關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說。
去年底我國貨幣供應量創出改革開放以來最大增長幅度,社會通脹預期已有所顯現。而根據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的數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在經歷了3月份的小幅回落后,在4月份又顯爬升之勢,達到2.8%,創出年內新高。
“當前外需還在恢復之中,國內工業產能較為充裕,有利于穩定價格。但在全球貨幣條件較為寬松、經濟總體復蘇的大背景下,我國價格上行的壓力也在增加。”央行在前一天發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著重就通脹預期進行了論述,提出要通過適當的政策操作管理好流動性和貨幣信貸總量,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貨膨脹預期中的作用。
貸款投放呈均衡化趨勢
與去年要么超過萬億元、要么僅有2000多億元的月度信貸增量相比,4月份7700多億元的信貸增量雖較3月份5107億元的規模有所反彈,但如果按3:3:2:2的信貸季度投放比例來看,7000多億元的規模仍然在合理范圍之內,體現出當前信貸投放正逐步向均衡、合理狀態回歸。
“這樣的信貸增長規模比較合理,與當前我國私人部門投資需求逐步上升、實體經濟日趨恢復的現狀相符合。”丁志杰認為,在監管層均衡放貸的指導思想下,預計未來信貸投放將更加均衡,將避免去年形成的大起大落的投放格局。
去年我國新增貸款達到9.6萬億元,其中一季度增量占比達到45%,四季度增量占比卻不到10%。對此,今年以來央行要求金融機構信貸投放要講求均衡。
一方面要調控流動性管理通脹預期,一方面又要保持信貸在季度間和月度間的均衡投放,使流動性合理充裕以滿足經濟增長需求,貨幣當局正在流動性松緊之間求得平衡。
對于下一步貨幣信貸政策走向,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促進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引導金融機構相對均衡地安排全年貸款投放節奏,防止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