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溫家寶與網友在線交流 > 正文
上周末,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時說:“如果說過去的一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那么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
專家深度解讀總理判斷:寒流頭頂高懸,通脹如虎在側,中國面臨轉型
雖然北京的天氣仍然乍暖還寒,但仍然擋不住一絲絲春的暖意。正像中國的經濟一樣,在經歷了寒冬之后,正在逐步開始回暖。但回暖了的中國經濟也帶來了一連串的從未遇見的復雜問題。上周末,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時說:“如果說過去的一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那么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
昨日本報駐京記者就總理對宏觀經濟的判斷,采訪了多位經濟學家,請經濟學家對2010年中國經濟的困難點和困難原因做出全面的解讀。
■專家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不排除發生新危機的可能
“2009年是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將是最復雜的一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在解釋這個“最復雜”時說,“因為不確定因素很多,不排除發生新危機的可能。”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世界經濟形勢還沒有出現完全扭轉的勢頭
去年末,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國內經濟發展形勢不錯,但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國目前的經濟基礎還不穩固,世界經濟形勢還沒有出現完全扭轉的勢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中國需要第二輪轉型
中國需要第二輪轉型。在上周五召開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王一鳴告訴記者,“第一次轉型是著眼于體制的轉軌,第二次轉型目標更高,要使中國成為經濟的強國。”所以必須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提高社會的共享水平,為更長期更可持續的發展創造條件,這是第二輪創新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務。
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更復雜的國際環境
記者:市場普遍預期2010年是中國刺激政策退出的一年,但是,也有人認為今年經濟將二次探底,怎么看待中國經濟今年的走勢,以及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退出問題很麻煩
2010年沒有2009年那么困難,大家都承認,但2010年的問題又不如2009年的清楚,或者說2010年的問題是不知道問題是什么。說不清楚問題是什么,這樣的話有很多因素,其中的一個是國外的因素,美國到底怎么樣啊,歐洲到底怎么樣,日本到底怎么樣。
現在這些經濟體的問題和中國比有很大的區別。就退出政策而言,美國、歐洲財政狀況已經非常困難了,美國的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經是10%了,債務余額占GDP比重已經80%了,歐洲的狀況也是差不多,據說日本到三月底,債務余額占GDP比重會達到180%,所以這些經濟體面臨著刺激政策難以為繼的狀況,他們要考慮退出。
中國不是這樣的,所以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政策走向。西方經濟體希望你都頂著我來退出,最好我退了你別退。所以國際形勢不確定,退出的問題可能就會很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困難在第四季度
中國經濟成功實現V型反轉,但還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就業,經濟危機影響了實體經濟,危機造成大家收入下降。二是出口,這是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方面,今年的出口預計會下降17%—18%。三是我們采取的經濟刺激措施跟發達國家不一樣。
這一輪金融危機并未過去,不確定因素仍很多。“有人說只是暫時休息。不合理的金融體系不改變,今后危機還會接連不斷發生。”
對于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最低的是世界銀行8.7%,最高的是高盛11.9%,我們定的目標是8.6%。今年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勢頭,但也將面臨很多挑戰,最困難可能會在第四季度。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國際形勢或成新阻力
中國面臨三方面挑戰,金融危機之后我們所面臨的發展形勢遠遠比金融危機前,也比金融危機發生過程中來得更加嚴峻,有三個表現性的挑戰。
首先是流動性過剩。西方國家非常清楚,經濟恢復根基是非常不鞏固的,而且它們財政擴張空間非常小,英國、美國乃至于其他歐洲國家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后債務大都上升了20%-30%,但是經濟還要維持,怎么辦?只有一個答案,就是貨幣政策不僅不能收還要繼續擴張。在這種共識的引導下,全球貨幣流動性還將持續,這將使中國經濟面臨資產泡沫上升壓力和匯率升值壓力。
其次,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口號下,全球興起了一輪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浪潮。在發達國家眼中,全世界經濟不平衡就是三個國家導致的:德國、日本、中國,實際上矛頭是直指中國的匯率。輪胎案、特保案等僅僅是開始,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還會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國,對中國的出口也是持有敵意的。
加之,當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很可能發達國家是受害者”等思潮的出現也對中國的出口提出了不小的挑戰。種種因素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國經濟不可能繼續依賴出口增長的方式來支撐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
此外,哥本哈根會議上吵得沸沸揚揚的義務減排問題也是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有些國家可能在這一方面給中國設置障礙。
在這表象之后,中國還面臨一個根本性的挑戰。今年年初中國經濟總體規模將超過日本,從戰略上講是重大的包袱。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作為經濟總量第二的國家,往往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作為第二大經濟國如果延續過去的發展模式肯定會碰到不可逾越的阻力。
通脹威脅存在但更應該警惕資產泡沫化
記者:通脹是不是今年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
侯云春:通脹不是主要問題,通脹通縮轉換可能很快
目前來看通脹不是主要問題。明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但輸入性通脹不會很嚴重,不會出現2007-2008上半年那樣的大幅上漲。防通脹要早做準備,一旦形勢轉換,通縮轉為通脹的時間可能很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資產泡沫更應該警惕
中國在2007年11月,就開始出現通脹,到2008年年初,已經出現了中度通脹甚至高度通脹,CPI超過8%了。
因此,它是有各種可能性的,未必會造成重大的傷害。群眾以為資產上漲是好事,消費物價上漲是壞事,這是一個誤解,資產泡沫破滅造成的經濟損害不比消費物價上漲造成的損害輕。
樓市調控同樣是難點,預計價格相對平穩
記者:溫總理在訪談中也提到了,政府有能力控制房價,未來房價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樓市今年能否回歸理性?
吳敬璉:房價上漲問題是貨幣供應太多
2009年房價迅疾上漲的問題,主要是與貨幣供應量上漲有直接關系。我們的貨幣增長30%左右,狹義貨幣增長34%,廣義貨幣增長超過29%,當然是貨幣供應太多了,你的商品供應能夠供應多少?這是非常明顯的。
近期一系列房地產收緊政策與貨幣政策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價格打壓并不能直接解決貨幣供應量過大的問題,這要看宏觀經濟環境,但宏觀經濟環境有長達1年左右的滯后政策。
也就是說貨幣超發了,不一定導致價格馬上上漲;貨幣收縮也不一定馬上跌,這就需要央行貨幣政策有至少1年以上的預見性。
摩根大通中國投行部副主席龔方雄:今年樓市價格將會比較平穩
我們認為全年樓市應該會比較平穩,價格難以大幅度上升,我們估計今年樓市價格是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成交量一開始上半年會相對的低迷一些。下半年的方向要看政策出臺情況。尤其我們國家經濟能不能繼續高速的成長,我們城市化的進程能不能保持下去,這是必然的,我們拉動內需主要的推動力可能是城市化的發展,現在很多地方都在促進城市化進程的發展,這是中國房地產長期發展的一個推動。
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迫在眉睫
記者:經濟向好企穩的走勢已經確定,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哪里?中國經濟會不會在今年選擇退出刺激政策?
李稻葵:經濟結構調整關乎未來幾十年發展
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很好,但是也必須看到,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隨著國際經濟格局的改變,中國面臨的發展形勢比之前更加嚴峻,因此必須進行深刻的調整和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尤為重要,可能關乎未來幾十年的發展。
龔方雄:要加快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步伐
在退市方面一定要有全局觀、全球觀,不要只看中國,而要看世界,而且不要只看現在的世界,要看到未來的世界,我們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未來經過這場金融風暴以后,我們經濟成長的動力會來自于哪里,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實際上是非常非常薄弱,從這個角度來看,要加快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步伐。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必須脫離單純依靠外需拉動和要素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
中國經濟下滑有其內生因素,金融危機促使我國經濟必須轉型,必須脫離單純依靠外需拉動和要素投入的經濟增長方式。
中國經濟的季度增長率回調從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可以說中國經濟的調整比危機還早。表明我們這次調整除了危機的因素以外,有內生的因素。危機只是加大了我們這次經濟下滑的幅度,加深下滑深度。
另外,經濟增長對要素的投入依賴程度過高,是另一內生阻礙因素。本世紀以來,資本的投入比上世紀90年代貢獻明顯提高,說明我們這一輪的高速增長,實際要素投入依賴性增強,全要素貢獻率下降。(記者 呂天玲 實習生 鄢秀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