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奧巴馬對人民幣升值發出了嚴厲的聲音,再往前,一部西方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在達沃斯論壇上成為談資……種種跡象表明,西方對中國的心態正在發生變化。
在全球金融危機彌漫的2009年,“西方對中國充滿期待,希望中國挽救世界。今年,許多人要求中國與其他國家分享經濟復蘇,因此,對于在人民幣匯率和進口等方面,不合理的要求越來越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北京晨報記者說。
在“中國話題”已經全面化的今天,中國如何能主動管理好世界對中國的預期——這一命題已經進入學界的議程。
中國想低調都難
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芮成鋼報道達沃斯論壇已經10年了。對他而言,剛剛結束的達沃斯論壇可以作為一個樣本,西方注視中國的目光熾烈而復雜。
“10年前中國人不知道達沃斯在哪兒,達沃斯也不知道中國在哪兒,”芮成鋼記憶猶新,“達沃斯是一個洋溢著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優越感的論壇,中國面孔只是點綴。”10年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一切。“在今年不少分論壇上,中西方嘉賓各占一半,平分秋色,大家完全在一種平等的氛圍中來討論問題。中國現在已經站在了全世界的聚光燈前,想低調都很難。”芮成鋼說。
而在達沃斯核心地段,過去5年一直被微軟使用的別墅如今成為央視財經頻道的演播室,這引起了西方媒體的極大關注,2月1日的英國《金融時報》甚至將這個名為“中國之家”的演播廳作為中國力量崛起的象征。
事實上,不止是達沃斯,在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上,“聽中國怎么說”已成為一種常態。
捧殺中國再次出現
“2009年的核心詞是信心。在全球需要信心、需要支撐的時候,中國給世界發出了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信心信號。”但金融危機過后,西方各國對于中國的態度開始發生微妙變化。在世界金融體系逐漸保持穩定之后,對中國的批評和牢騷慢慢多了起來。西方國家酸溜溜的說法就是,“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搭了世界經濟的便車。”
與10年前中國話題很少被談及相比,如今的中國卻在世界經濟舞臺上被高估了,或者說被捧殺了。
一部西方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近日引起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芮成鋼表示,“該書犯了很多常識性的錯誤,這可能是對中國的一些誤判和捧殺。”
“世界對中國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芮成鋼和央視財經頻道達沃斯論壇報道組在會議期間強烈意識到,“2010年中國需要管理好世界對中國的期望值。”
世界預期與中國實際有差別
“世界對中國的預期與中國實際是有差別的,西方現在提到中國,首先想到的是奧運會、世博會,是上海的陸家嘴、北京的國貿。一旦對中國產生錯覺,就會對中國產生誤判和摩擦。”
在芮成鋼看來,世界對中國的錯覺與我們自身有一定關系,“因為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我們在對外交往中往往更喜歡把自己比較好的一面展示給世界,展示給西方。”
此外,錯覺產生的原因還在于對話語權的掌握。芮成鋼看到,在達沃斯冬季年會的所有會場中、酒店角落中,到處堆著《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西方媒體,卻見不到任何一份中國報刊,來自西方的聲音占據著每一塊陣地。
“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軟實力需要進一步提高,”芮成鋼表示,“展示一個更綜合的中國、更真實的中國有利于中西方溝通。”事實上,如何能夠管理好世界對中國的預期,不僅是這次論壇上需要討論的話題,也是在相當長時間內,中國需要考慮的問題。
晨報記者 邢飛
■財經晨譚
歷史從不重復,但是押韻!
邢飛
當“捧殺”這個詞兒用在中國身上,總讓人想到馬克·吐溫那句名言,“歷史從不重復,但是押韻!”
隨著中國在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中率先實現復蘇,西方媒體之前習慣于唱衰中國的論調驟然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要向中國學習”的一片贊譽。
在電影《2012》中,中國成了拯救地球的英雄。美國《福布斯》雜志在2009年12月15日的一篇文章中直接稱呼“中國已是超級大國”。“學習中國好榜樣!”成為不少西方企業家和媒體熱炒的話題。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曾經的日本。上世紀80年代后半期,日本經濟步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時期。一時間,以美國媒體為首的西方媒體對日本經濟奇跡進行了全方位的熱炒。在“廣場協議”談判期間,信心膨脹的日本甚至主動提出將日元升值10%。然而,正是因為“廣場協議”的簽訂,日本經濟幾年后陷入所謂“失去的十年”。
面對處在歷史不同發展階段又長期對中國認識偏差的西方,中國管理好他們對中國的預期,道阻且長。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部分西方人士熱炒“中國模式”的深層動機,就是要中國承擔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責任。說白了,就是“捧殺”中國。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2009年兩次G20峰會上屢被提及的“G2”概念,再次被搬到年底的氣候峰會上。事實上,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與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西方國家正試圖用氣候問題來阻撓中國的發展。
當歐洲人躺在沙灘曬太陽、四處度假的時候,中國珠三角、長三角的打工者們卻用青春和汗水換來了中國經濟的奇跡,面對西方的“捧殺”,中國還沒有驕傲、自大的資本,必須時刻警醒,避免重蹈日本之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