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魏后凱:西部大開發研究的進展和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0日 07:03  人民網-人民日報

  為推進西部大開發提供理論支撐(熱點追蹤)

  魏后凱

  今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啟動實施10周年。10年來,伴隨西部大開發的深入推進,學術界對西部大開發的理論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作出了重要貢獻。

  西部大開發理論研究的主要進展

  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術界就開始研究西部開發問題。當時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西部開發的意義、目標、戰略模式和政策選擇等方面,具有自發、零散、小規模的特點。1999年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西部大開發研究的行列,一些單位還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有關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概括起來,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基礎。西部大開發是一個再開發、全面開發和長期開發的過程。一般認為,10年前中央啟動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具有深刻的國際國內背景和科學基礎:一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沿海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條件已基本具備;二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區域政策應更多地強調公平目標,對欠發達地區“雪中送炭”;三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保持國民經濟的適度空間均衡,必須促進西部經濟繁榮;四是西部大開發以刺激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為目標,完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和宗旨;五是中央政府采取措施支持欠發達地區經濟開發,這是美、日、意等許多國家的普遍做法。同時,學者們也意識到,西部大開發不單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和國防鞏固的重大戰略問題。

  西部大開發的階段、重點及動力機制。西部大開發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一般認為,實施西部大開發宜以50年為期,分三個階段遞進展開:前10年主要是突出重點、打好基礎,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然后,分別各用20年時間,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最終實現建設一個經濟繁榮、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安康的現代化新西部目標。但對于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和突破口,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在重點選擇上,有的主張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建設先行、生態環境建設先行,有的主張科教先行、文化先行、人才先行,還有的主張金融先行、物流商貿先行、城市先行、民企先行;在突破口選擇上,有的看重城鎮化,有的看重產業結構調整,還有的強調農村發展和制度建設。在動力機制方面,學者們普遍認為,應注重培育西部自我發展能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從資源導向到市場導向、從投資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變。

  西部大開發的產業支撐。在西部大開發初期,各級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工業化推進緩慢,一些產業競爭力呈下降趨勢。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學者提出,應大力發展西部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西部工業化進程,形成西部大開發強有力的產業支撐。2005年,國務院西部辦組織有關單位開展了“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研究”,對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條件、意義、目標、戰略思路、重點領域、地區布局和政策措施等進行深入探討。2006年,國務院西部辦等又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意見》。此后,學術界掀起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研究的熱潮,并加強了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產業鏈構建和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的研究。

  西部大開發的空間布局。西部大開發必須突出重點,充分發揮重點區域和中心城市的作用,防止遍地開花,這是學術界的共識。“十五”時期,國家提出實行以線串點、以點帶面,重點促進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長江上游經濟帶、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區的形成。“十一五”時期,又提出推進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廣西)等重點經濟區率先發展,鼓勵城市圈集聚發展。結合重慶和成都試驗區建設,學術界加強了西部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方面的研究。有的地方組織力量開展城市群(圈)、區域一體化和同城化的規劃研究。在對外開放方面,學術界普遍認為,要強化東西部合作互動,鼓勵和引導沿海企業西進,同時加大西部開放的力度,通過沿邊開發開放促進沿邊地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西部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西部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因此,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中之重。圍繞西部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近年來學術界展開了全方位深入研究。首先,組織開展西部資源環境狀況評估和承載能力研究,如西部的環境演變評估、基礎地質調查和國土資源大調查等。其次,加強對西部資源優勢轉換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研究。學者們認為,西部要走出資源路徑依賴,防止出現資源優勢陷阱,就必須盡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資源枯竭城市加快經濟轉型,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學術界還開展了西部節能減排、生態環境補償、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移民等方面的研究。作為我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貴州黔東南州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西部大開發政策及實施效果。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實施了西部大開發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投資政策、財稅政策、土地政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社會政策和生態環境政策等。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有關部門和學術界組織開展了多方面研究。一是開展“十五”和“十一五”西部開發規劃的中期評估,并對西部大開發的實施效果進行系統的評價研究;二是針對西部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不同角度提出進一步完善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建議;三是從體制機制的角度,對西部大開發的政府職能定位、制度創新、法制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長效機制等進行深入研究。學者們普遍認為,推進西部大開發,需要國家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渠道,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吸引國內外民間資本參與西部大開發。

  未來西部大開發理論研究的方向

  我國西部大開發理論研究雖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存在研究深度不夠、特色不突出、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具體表現為“四多四少”:觀點思路多,規范實證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重復研究多,創新研究少;兼業研究多,專業研究少。有學者認為,今后應進一步加大研究經費投入,優化研究人員配置,強化理論和方法創新,注重微觀機理、政策效應和重大戰略問題研究,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新時期西部大開發戰略研究。目前,西部大開發已進入“深入推進、科學發展”的新時期,需要對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西部地區科學發展的內涵、指導方針、戰略目標、戰略重點、路徑選擇和支持政策體系等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在“十二五”及今后10年期間,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重點是否應進行調整?是繼續重點抓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還是更加關注民生改善、公共服務和特色產業發展?如何在西部大開發中更加體現民富為先、穩定為重的思想?如何把科學發展的理念貫穿到西部大開發的全過程和各個領域?這些問題都需要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

  西部特色低碳產業體系研究。西部單位GDP能耗高,“三廢”和碳排放強度大。2008年,西部萬元GDP能耗高達2.02噸標準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3.6%。近年來,西部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資源型產業尤其是能源重化工業的拉動。最近,我國政府已明確表示,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對西部將是嚴峻考驗。因此,在西部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過程中,如何推進節能減排,建立能夠充分發揮西部優勢、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特色低碳產業體系,將是今后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西部“三化”互動融合研究。近年來,隨著西部特色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西部與東部之間的工業化差距在逐步縮小,但城鎮化和信息化差距卻呈現擴大趨勢。2007年,西部城鎮化率為37.0%,比東部低18.0個百分點,而2000年時西部城鎮化率僅比東部低7.2個百分點。因此,西部在加快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如何加快城鎮化和信息化步伐,實現工業化、城鎮化與信息化“三化”互動融合,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論和實際問題。

  西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西部地方財力薄弱,地方政府尤其是縣鄉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明顯不足,離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在新時期,如何增強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高西部公共服務水平,盡快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差別化國家援助政策體系研究。為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今后在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應改變過去的普惠制做法,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對西部中心城市、資源富集區、老工業基地、貧困地區、邊境地區等不同類型區域實行有針對性的差別化國家援助政策。為此,需要深入研究這些類型區的劃分、國家援助的標準、對不同類型區應實行哪些差別化政策等問題。當前,應盡快研究制定沿邊地區開發開放政策,并將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延伸到西部相應地區。

  西部資源與生態補償機制研究。西部是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的富集地,也是我國大江大河的源頭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因此,研究完善西部資源與生態補償機制,對于增強西部自我發展能力、促進西部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需要研究理順資源價格和資源稅體系問題,建立完善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資源補償機制,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需要研究生態補償的方式、標準、資金來源、效率、組織協調和法律制度,為盡快形成西部生態建設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尤其是對于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需要盡快研究建立完善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以實現“不開發的發展和富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