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周英峰、劉錚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消費占經(jīng)濟總量的份額卻逐年下降,這一現(xiàn)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國居民消費到底處于什么樣的水平,為什么與其他一些國家有較大差距,國家統(tǒng)計局國民經(jīng)濟核算司司長彭志龍2日進行了解讀。
“消費指為直接滿足居民個人的生活需要和社會成員的公共需要,常住居民和政府部門用于貨物和服務的支出。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彭志龍解釋說,居民消費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最終用于生活消費的所有貨物和服務支出。
在我國,居民消費按用途分為食品、衣著、居住(包括自有住房服務)、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y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實物消費、銀行中介服務、保險服務、其他等11類。
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扣除價格變動影響后比1978年擴大了11倍,年平均增長8.8%。盡管我國居民消費增長較快,但相對同期GDP9.8%的速度,仍相對滯后。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彭志龍介紹說,2003年我國居民消費相當于美國居民消費的8.8%,2008年提高到15.4%。盡管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在縮小,但從消費結構看,我國居民消費還處在較低的水平。
首先,食品仍是我國居民消費的主要部分。2008年,居民食品消費占居民消費的33.1%,美國這一比重只有6%。其次,服務性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偏低。2008年我國服務性消費占居民消費的40.1%,美國為66.4%。另外,我國家用汽車等舒適性消費較少。據(jù)聯(lián)合國統(tǒng)計,2006年美國每百人汽車擁有量為78.8輛,固定和移動電話擁有量為134.6部,我國分別只有2.4輛和62.6部。
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為35.3%,美國為70.1%,印度為54.7%。我國的居民消費率不僅低于發(fā)達國家,也低于發(fā)展中國家。
“從需求角度看,我國的三大需求發(fā)展不平衡,投資和出口增長快,消費增長相對較慢,使得消費的比重不斷下降。”彭志龍分析指出,與投資和出口增速相比,居民消費增長相對較慢,從而居民消費在經(jīng)濟總量中的比重較低。
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2000年至2008年,我國投資增長17.9%,凈出口增長34.7%,分別比消費增速快7.2個和24個百分點。
彭志龍介紹說,受基礎資料的局限,我國居民消費計算方法也有一些缺陷,致使某些方面居民消費真實水平反映得不太夠:一是城鄉(xiāng)住戶抽樣調查分割,樣本數(shù)量偏小,代表性不夠強;二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消費信用資料較少,難免出現(xiàn)遺漏;三是居民消費中灰色支出的數(shù)據(jù)難以搜集,造成消費統(tǒng)計有所缺失;四是按成本法計算的自有住房消費有一定低估。這些方面,需要努力盡快完善。
“我國居民消費計算方法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但主要方面符合國際通行的做法,計算結果基本反映了實際情況。”彭志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