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我國尚不具備發生通貨膨脹的現實可能性,原因有三:第一,股票、基礎產品乃至房地產價格的回升包含有校正“市場過調”的合理因素;第二,股票、房地產價格升勢已呈疲態,面臨巨大的市場調整壓力;第三,少數經濟亮點不足以扭轉總需求不足的基本態勢。 下一步完善宏觀調控政策的方向應為:第一,重視利用利率杠桿,控制信貸規模增長;第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夯實產業優化升級的基礎;第三,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張俊偉
今年以來,我國股市迅猛上漲,目前已呈現出若干泡沫市的特征,如估值水平偏高、大肆炒作概念和消息等。伴隨著股市上揚,房地產價格在缺乏交易量配合的情況下出現了大幅回調;土地使用權拍賣重新啟動,在一些重點城市的關鍵地段甚至創下“天價”,從而發出了房地產價格即將步入上升通道的強烈信號。股價、房價的快速上漲,在全社會引發了對通貨膨脹的強烈擔憂。
一、近期內尚不會發生明顯的通貨膨脹
事實上,近期內我國尚不具備發生通貨膨脹的現實可能性,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股票、基礎產品乃至房地產價格的回升包含有校正“市場過調”的合理因素。
我國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是從2007年10月份開始調整的,并帶動了經濟增速的下滑。去年9月份以后,受美國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運行一度陷入恐慌:上海股市在持續下跌的基礎上,一度探低到1664點;鋼鐵、有色金屬等基礎性產品價格也呈自由落體式下降。隨著經濟運行周期的變化,股票、房地產、基礎性產品的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是合理的,但在市場恐慌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價格過調”的現象,一些行業龍頭公司(如上海汽車)的股票價格甚至跌破資產凈值。隨著市場信心逐步恢復,股票、鋼鐵、有色金屬等的價格企穩并出現一定的“反彈”,是很自然的事。
這種價格“過山車”現象,使物價水平變動與宏觀經濟運行之間的關系趨于復雜。我們切不可根據CPI、PPI的短期變化簡單推斷物價總水平的變化趨勢,切不可將CPI、PPI由負變正直接與供求總量對比關系的扭轉掛鉤,也不可根據股票、房地產價格前段時期的急劇上漲來簡單推斷其今后的發展態勢。
第二,股票、房地產價格升勢已呈疲態,面臨巨大的市場調整壓力。
就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而言,滬深股市的總體估價水平已經透支了未來的增長空間。在民間投資沒有充分啟動、上市公司業績沒有實質性改善的情況下,股市面臨著巨大的調整壓力。對前一時期股價大幅波動記憶猶新的廣大投資者,更不會不計風險地去推動股價持續快速上漲。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條件下,股票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在很大程度上被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所抵消。房地產價格越高,其對居民消費的擠壓效應就越明顯。目前,房地產價格仍明顯超出居民購買能力,這種超出程度越高,房地產市場全面恢復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由股票資產膨脹導致全面經濟過熱的間隔時間就越長,近期內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第三,少數經濟亮點不足以扭轉總需求不足的基本態勢。
當前,一些消費熱點(如汽車、旅游等)十分火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居民消費升級、政府大力推動的影響,有股市財產效應刺激的影響,也有去年基數較低的影響。與一些消費熱點并存的,是房地產(主導產業之一)市場尚未調整到位、外需不振、大量產能過剩的宏觀經濟背景。少數消費熱點和經濟亮點,不足以扭轉供大于求的總體市場格局。
在供求總體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之前,由于市場需求旺盛而在個別產業、個別地區出現價格上漲,是市場機制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形式,其對物價總水平上漲的影響是溫和的、可承受的。它與由供需總量失衡所引發的全面物價上漲存在本質的差別,而后者才是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的方向
近期內不會發生通貨膨脹,換句話說就是:總需求不足仍是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仍要堅持擴張性的宏觀調控政策。而公眾對資產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強烈擔憂,則表明當前的宏觀調控政策存在重大缺陷。需要適時對宏觀調控政策進行調整,把政策重點轉到激發微觀經濟活力、推進結構調整上來。
第一,重視利用利率杠桿,控制信貸規模增長。
當前貨幣政策操作的一個缺陷,是過分倚重貨幣量指標,忽視運用利率杠桿。由于物價水平的變化,我國目前的真實貸款利率水平和2007年相比,不降反升。這和穩定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應適當調低銀行貸款利率,以降低企業的財務負擔,提高企業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存款利率偏低,是“居民存款搬家”的重要誘因。應適當提高居民存款利率,引導居民儲蓄資金有序進入股市。
商業銀行以貸款為主的盈利模式、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有關部門對銀行“激進”信貸行為的鼓勵和縱容,是導致貨幣天量投放、流動性泛濫的根本原因。相關部門應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推動商業銀行加強項目效益審查、注重提高貸款質量,推動商業銀行按照真實需要發放貸款,以控制貸款規模的過快增長,逐步消除流動性泛濫的現象。應對銀行貸款的合規使用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嚴厲打擊把信貸資金投入股市的違規行為。
第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夯實產業優化升級的基礎。
目前,在實施跨區域、跨行業并購、“做大做強”方面,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公司(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仍然遇到嚴重的體制性制約,而要剝離非核心資產則更是困難重重。應當以建立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為抓手,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所有者與經營者相分離,為國有資本戰略性重組、“做大做強”創造條件。
要建立以市場價值、經濟增加值為主導的運營考核體系,引導國有企業借助資本市場來推動產權重組。股價估值過高、股市泡沫會扭曲價格信號,極大地損害資本市場發揮其引導資源配置的功能。應采取措施,嚴厲打擊股市操縱行為,消除對股市的人為干預,對社會流動性進行積極疏導,以維持股票市場的正常運轉,為企業的資產重組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第三,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拉動了經濟增長,卻沒能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應完善相關措施,多渠道增加就業機會。具體講,就是要打破公共服務領域的壟斷、擴大銀行等“關鍵行業”的市場準入,鼓勵發展旅游、家政、市場中介、服務外包等服務業,加大政府對公用事業和環保建設的投入,等等。
生態恢復和治理的難點在農村、在西部。建議制定專項規劃,將西北地區的環境恢復與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增加當地居民收入結合起來,引導西北地區步入生產(農業)發展與生態恢復良性循環的軌道。
龐大的國有資本是中國經濟的特色。應當結合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建立和完善,拿出部分國有資本及國有資本收益用于發展社會保障事業,使廣大居民能夠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
(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