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中國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政府視野
在天津第三屆融洽會期間,第二屆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年會召開,年會的主題是:創新和機遇,全球經濟下行中的中國股權投資。演講嘉賓中的政府官員,對發展中國股權投資基金的進程、意義和對策做了闡述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of China Equity Fund
中國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硬道理
■《國際融資》記者 越石綜述
邵秉仁(中國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協會的籌備組組長)指出:
中國的股權投資基金還處于初始階段
中國的股權投資基金還處于剛剛發展的初始階段,對經濟的發展還起不到應有的支撐作用,對此,業內人士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其原因有這樣幾個方面:首先,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大陸地區市場的活躍股權投資基金大概是568支,總募集金額達到3095.1億美元,其中外資基金共324支,占總金額的95%以上。從數量和募集資金的情況看,這就是說,基本還是外資為主,國內的資金參與進來的不多。這種情況和我們業內一直盼望的股權投資大發展、尤其是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愿望,還差得相當遠。其次,國內目前的法規嚴重滯后,政策法規方面并沒有開通促進股權基金投資發展的渠道,限制了股權投資的發展,國際上通常的股權投資主要資金來源,像保險、社保、銀行、企業年金等等,在我國由于政策的限制,這些基金來源基本上現在還沒有進入到PE領域。決策層認識還不完全一致和行政效率比較低下是造成當前我們政策法規滯后的重要的因素。
從目前看,社會層面對于股權投資的概念應該說并不是十分了解,PE機構也正處于一種剛剛發育的時期,特別是真正合格的基金管理人才比較缺乏,許多基金管理人是轉過來的,對于股權投資運作的一些方式方法,對于整個股權投資市場的了解,尤其對于實體經濟的了解,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培養成長期。現在看,比較成功的投資機構有一條重要的理由,就是他們管理人才既有搞實業的經驗,同時,對資本市場比較熟悉。這種復合型人才才是我們真正比較合格的基金管理人。中國現在不缺錢,只是融資能力十分有限,提高融資能力的關鍵,取決于我們基金管理人本身的市場信用,因為投資者肯放心地把資金交給管理人運作,首先要看管理人的才能,對他們市場運作能力要十分了解。現在有相當數量的機構,或者是徒有虛名,或者是急功近利。有一種現象,最需要資金投入的中小企業,往往被PE機構所忽視,他們像銀行一樣,瞄向一些大的政府項目,這種現象跟我們發展PE機構的宗旨是相悖的。
崔津渡(天津市副市長)指出:
私募股權基金有重要作用
以往我們講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企業重組等等, 會講很多的原則性的、理論性的內容,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必要的手段和有關政策的支持,經濟結構調整是非常難做的。比如說這次金融危機爆發后,貼牌的、代理加工的這些工廠都不行了,以往這些工廠都是大家追捧的,都是我們招商引資中要處心積慮拉進來的企業。但是這一次經濟危機中的這些企業都不行了,因此經濟結構調整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也是應該有必要條件和必要手段去實現的。在企業結構調整當中的基本辦法之一就是并購。我們非常欣慰的就是從去年第一屆中國股權投資基金年會以來,大家對股權投資基金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2008年年底,國務院出臺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政策過程當中,有關并購有了新的辦法,銀監會也發了有關并購貸款方面的文件,這是對并購有了一些實質性的辦法。國家發改委正在制訂股權基金的有關管理規則,希望通過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推動國家的基金業發展,而且企業重組能通過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去組織實施,從而使得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能夠有實實在在的手段去推進。
中央一再號召我們國內的企業,有條件的要“走出去”。怎么“走出去”。 一個是到國外新設企業, 一個是并購國外企業, 這兩種辦法肯定需要大量的基金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此可見,私募股權基金在國家經濟發展、企業持續發展、產業重組、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過程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們一定應該更加重視,并且積極支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發展。
曹文煉(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介紹:
股權管理基金的辦法將盡快出臺
借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股權基金管理辦法進展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可以出臺。我這10年來三度受命擔任組織起草辦法的小組負責人,應該說在起草的過程中,有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我在國家計委工作20多年,參與了很多法規的起草和研究工作,沒有一個法規在出臺前各方面就能達成一致意見的。這次股權基金管理辦法,在大的方面的認識上各方面還是比較一致的。 我們的主管領導帶隊到天津進行了一次調研,也組織聽取了業內的意見,最后達成了4點共識,一是制定這個管理辦法是非常必要的;二是盡快出臺這個辦法;三是這個辦法可以有些彈性,有些地方可以求同存異;四是這個辦法應該對有些重要的問題有超前考慮,比如說大家談得比較多的,到底股權基金能不能投資上市企業?能不能發放貸款?對這些問題,能不能有些超前考慮?也希望業內專家進行充分的論證,和有關的金融監管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和解釋。 這里要說的是,股權管理基金的辦法將盡快出臺,要注意,這次用的是股權管理基金,而不是產業投資基金,使用股權管理基金,更能夠真實反映本質。
林哲瑩(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副司長)認為:
推動人民幣基金設立方面,外資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首先,在資本市場、證券市場創立了一個制度,就是合格的投資者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投資我們的證券市場,既然能夠讓外商或者外資投資證券投資,那為什么不能夠對國內股權投資提供更大一點兒的空間。這個制度商務部愿意跟發改委,包括外管局一道作出努力,因為我們確實感到,如果這個制度的創新能夠推進一大步的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會是資本,而是能夠在資本上搭載更多的競爭力,使我們的企業能夠迅速成長壯大,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制度創新對于這些企業的成長更為重要。這種創新既是應對危機的需要,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從這一點來講,商務部將盡快地從兩方面做起,一方面,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把我們外資基金、美元基金,在投資的時候能夠實行真正的備案制度,給予他們最大的便利化,再結合現代審批制度上的減政放權,把這種制度創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另一方面,盡快協調相關部門,對這個問題作出客觀的,前瞻性的認識,及時地在應對危機的背景下推出制度創新,發改委起草的股權管理基金的辦法,就是把這種創新拓展到政策空間。我們會在股權投資方面,或者創業投資方面,與工商、稅務、外管等部門協調,鼓勵更多的企業能夠在財稅政策上享有必要的優惠,在資本項下結匯享有便利,鼓勵更多的優質企業能夠在本土上市,如果本土上市還不夠空間的話,我們也鼓勵他們境外上市。
戴相龍(中國社保基金理事長)強調:
提高我國社會資本形成能力
發展PE的重要性還要反復講,需要再提高認識,要用世界眼光來看這個問題。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政治報告中提出:要爭取直接融資,增加企業資本金。在政治報告里講資本金,因為沒有資本就沒有現代企業制度,沒有現代企業制度就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在12年過去了,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里也講,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這些年來,中共中央的政治報告,國務院的政府報告,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多次、反復講到要發展基金市場,其中講到產業基金,直到最近幾年國務院多次講股權投資基金。
中國一定要擴大社會資本。目前中國形成社會資本的能力很弱,形成社會資本第一要靠企業積累,第二要靠財政政策的安排,第三還要通過社會中間組織把社會資本變成錢。我們國家在這些問題上往往是最薄弱的。最近為了研究這個題目,我查了一些資料,2008年工業企業凈資產17萬億,中央企業是6萬億,增長15%到17%左右。我現在始終不明白,有大量的投資,資本形成能力為什么還比較弱?資本金是怎么結合的?是怎么配備的?我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沒有降下來,有的還上升,這次貸款,自有資金比例還會下降,資產負債率還是要上升,更重要的是有一些企業資產是不值錢的,有的原材料已經不能變賣,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社會資本形成能力弱,最后依靠貨幣政策擴張,但擴張到一定程度就擴張不下去了。因為沒有資本金,難以為繼,現在我們提出來,叫資本金可以減少一點,甚至于資本短期可以作為資本金,長期還是不行,所以我們把社會資金變成資本,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問題。要吧社會資金變成社會資本,還有股票、債券,債券有一部分是可以做成資本的,有一部分可以把它置換出來搞投資,人民幣可以兌換國際貨幣,但債券市場沒有人民幣,如人民幣因而不能投資到債券市場,結果人民幣的優勢就弱了,人民幣除了計算,還有投資,還應有儲備功能,投資不能光買股票,還要買債券,它的流動性強。所以還要發展債券市場,是解決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再就是基金,基金本身有很大的潛力。因此,應該大力地發展直接融資,提高我國社會資本形成能力。
要把上述這些問題聯系在一起看,發展股權投資的意義就更大了。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要形成資本形成能力,就要發展PE,使社會資本能得到更多的增加,也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意義歸意義,關鍵是做得怎么樣?我認為:現在勢頭還是很不錯的,2006年渤海產業基金總額為200億,搞了一期,影響已經很大了,天津設立的基金,PE是150個,VC是50個。現在的上海、北京都有不錯的情況,地方批準的,我還不知道具體有多少。但從國家發改委批的都有2000億了,說明發展速度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