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臺風損失百億 廣東農業保險缺位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 09:4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藍姝 廣東樂昌、廣州報道 廣東省成為今夏臺風和熱帶風暴受損最嚴重的地區,農業受損尤其嚴重。因投保不足,農業保險并未起到應有的保障作用。 有關數據顯示,自7月15日以來,三個接踵而至的臺風與熱帶風暴,廣東共有119個縣1323個縣受災,受災人口超過1000萬人,使得廣東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多億,其中農業、農村與農民方面的損失超過100億元。 然而,被稱為解決三農問題“穩定器”的農業保險又一次在自然災難面前表現出缺位與脆弱。 嚴重缺位 住在山上或者路邊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就著野地里臨時搭建的灶臺、廢墟里扒出來的炊具,吃著從村委會分發下來的來自社會各界的賑災大米或者方便面、餅干,光著腳,神情疲憊,眼睛里冒著血絲,嘴角長著泡——這是一位樂昌籍廣州打工崽回家看望他在農村的親人后見到的場景。 災后的重建在艱難中展開。盡管捐贈解決了農民臨時的“吃飯、喝水、住宿”問題,但房子倒了,土地變成了沙丘,“全倒戶”與“絕收戶”們廢墟上的災后重建與長遠的生計問題面臨著重重難題與考驗。 社會捐贈與政府撥付救災款,成為廣東多年來災后重建的基本模式。截至8月7日為止,廣東已安排災毀基本農田復墾補助資金6000萬元,地質災治理專項資金3000萬元,這被稱為是“資金安排下達之快、數額之大為歷年之最”,此外,廣東省財政廳還計劃撥下3000萬元用于減免就讀于高校與技校的重災家庭的學費。 巨大的資金缺口考驗著各級地方政府財政,在受災最嚴重的韶關市,其直接經濟損失56.9億元,其中樂昌就有30億。初步統計,韶關市災后重建資金需13億元。但韶關作為粵北一個貧困地區地方財政不堪負荷,目前韶關市、縣(市、區)財政部門已累計撥付救災復產資金3000萬元;民政部門調動救災物資1878.4萬元。其目前僅對“全倒戶”作出補貼計劃:市財政每戶負擔3000元、縣財政每戶負擔2000元,這樣計算所需要的1.54億元,仍面臨著1億以上的資金缺口,但重災區樂昌一年的地方總財政收入不到1億。 此時,為災害提供重要保障與防范功能的保險嚴重缺位。盡管目前廣東的保險公司們開始了理賠程序,但據廣東保監局統計,廣東保險公司們共接到報案2031宗,初步估損金額為1.49億元,而這些報案中相當一部分由中小企業主為自身的房屋、車輛等財產投保的財產保險,而其中農民為受災的種植業、養殖業投保比例非常小。這意味著此次天災,農民從保險公司拿到的理賠款將相當少。 據廣東保監局有關官員介紹,目前,從廣東省對農業自然災害損失補償兩種主要方式政府災害救濟和商業性農業保險來看,其補償作用相當微薄,2001年至2004年期間,兩項合計補償金額不到農業直接經濟損失的4%,其中農業保險補償金額占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僅為0.2%。 多重困境 在保險公司們接到的報案案例中,僅有廣東河源市下屬縣有農戶為其房屋購買保險,而農民為相關農產品、個人人身購買的保險更是微乎其微。 農民缺乏購買農業險的意識與主動性被認為是農村保險缺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有保險意識的農民們也稱“我們買不起保險”,以目前經營農業險產品的人保廣東分公司保留的一些地方性險種來看,多是針對某一種單一的農產品或者養殖項目,其條款語言復雜、理賠條件與程序也設計的相當復雜,更主要的原因是其保險費率均比較高,其費率基本在5%以上。 但更復雜的原因來自其他方面。保險公司面向農業的戰線在收縮,目前,人保廣東分公司是惟一一家經營農業險的商業保險公司,其農業險的產品險種已由最多時的60多個險種,下降到目前的十幾個,而最近的人保廣東分公司的網頁上關于其保險產品的介紹六大類別中,已經沒有農業保險的相關產品,農業保險產品進一步壓縮到僅保留一些地方性險種。而人保稱來自農業險的保費收入對其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其收到的農業險保費僅占全省保費收入317.9億元的0.02%)。 從1985年以來20多年間,人保廣東分公司農業保險的累計保費收入為7億元,綜合賠付率高達120%,人保財險共虧損了1.4億元。農業險成了一個既賠錢又不賺吆喝的虧本買賣。人保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壓縮戰線。 農業險大面積的虧損,使得廣東省內其他十幾家產險公司對農業險望而卻步,而廣東農業險近年來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據廣東省保監局統計,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收到的農業險保費只有671萬元(僅占全省保費收入317.9億元的0.02%),比去年同期減少2.73%。 農業險作為一個高風險與高賠率險種,面臨著困境:保險公司以商業利潤為目標按市場規律設計與厘定保險費率,農民們就根本保不起;但按農民能接受的價錢賣保險,保險公司又賠不起。 艱難探索 從20世紀90年代,廣東省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平均每年達120億元,廣東是一個非常需要農業險的地區,積極發展與推廣農業保險成為中央支持與扶持農村發展的重要政策之一,廣東成為國家制定農業險首批試點的省份之列。 但是,探索之路卻異常艱辛和漫長。 廣東從1985年就開始探索和嘗試農業保險業務,至1996年,先后有400萬戶次的農業企業或農戶參加保險,保費收入4.65億元,保險金額200多億元。從1990—1996年,先后嘗試了代辦模式、番禺的政府專項補貼模式、云浮的生豬屠宰定向收費模式。這些模式均因為各種原因被取消,1996年以后,農業保險開辦范圍與保險規模大幅度減少。 面對滯后的農業保險,從2003年開始,廣東保監局一直為推廣農業險做出積極努力,去年7月發生洪災后,廣東省保監局財險處處長劉云海就率領一行人馬親赴吉林和黑龍江等地,考察這些先行地區的農業保險運行模式,考察后,廣東保監局專門將農業險推廣報告呈交給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廣東保監局報告建議,在目前國家農業保險法尚未出臺之時,廣東能否先出臺“農險條例”,首先解決農險發展的法律依據問題。 廣東保監局透露,農業險的試點工作不是哪一個單一的部門就可以完成,必須要一個具有相當權威與影響力的政府部門來牽頭,需要政府從資金層面與政策上提供支持。目前,廣東省金融辦與廣東農委在牽頭進行農業險試點工作,但專業試點公司的成立與運作依然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截至目前,黑龍江、上海、安徽等地紛紛成立專門的農業險公司,開始了其各自模式的探索與試點,而最有條件成立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的廣東,在又一次巨大的災難損失面前,其步伐更需要加快。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