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話題 > 正文
 

3397億引路 8萬億建設新農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9日 10:0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李明三 王世玲

  北京報道

  3月8日,湖北嘉魚縣牌洲鎮慶豐村農民陳名國一直在等著記者的電話。去年他因農業稅減免接受過記者的采訪,當時湖北省減免了每畝140多元的農業稅,陳一家12畝地,直接受
益近1800元。當記者告訴他今年中央要拿出更多的錢投入農村時,他特意要記者幫他打聽清楚。

  這天下午3時,人民大會堂一樓新聞發布廳,農業部副部長尹成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和財政部副部長朱志剛就新農村建設問題接受中外記者采訪,中央財政3397億支農資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當記者把會議情況轉達給陳名國時,他說,“希望這筆資金真正落到實處,讓我們農民得到更多看得見的好處。”

  今年,他準備給新承包的6畝漁塘追加5000元投資。“有了固定項目,信用社愿意給我們貸款了。”他說。而更主要的是,中央的惠農政策給他鼓起了投資的勇氣,而農業稅的減免也擴大了他的投資能力。

  3400億元財政投資路徑

  今年中央支農財政的增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1998~2003年,中央財政直接用于三農資金的支出累計為9350多億元。2004年為2626億元,2005年達到2975億元,2006年計劃在這一基礎上新增400多億,達到3397億元。

  “這個數字比上年增長14.2%,占總支出增量的21.4%。”朱志剛說,“今年總支出增量的五分之一強用到了農村。”中央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3397億支農資金投到什么地方?這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

  “農村的公共設施建設和文化建設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安徽大學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李遠行期待支農財政優先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這樣一可以提高農村的生活質量,二可以培育農民的自主行動能力。

  這筆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通過轉移支付用來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朱志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取消農業稅以后,8億農民因此受益1250億元,人均受益140元,而中央財政卻為地方增加了轉移支付782億元。

  此前,有學者估計,地方政府因為農業稅減免造成的財政缺口高達1700億。為此,2006年中央對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初步安排1259億元,比2005年增加238億元;對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200億元,比上年增加41億元;另外增加對財政困難縣“三獎一補”資金60億元,總額達到210億元。

  另一項重頭支出是農村義務教育。據朱志剛透露,“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一起,準備增加2182億元投入,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其中中央新增1254億元,地方新增928億元。這些投入用于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補助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建立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的長效機制。2006年,中央財政預計拿出780億,新增102億元,地方財政預計新增38億元。

  農村合作醫療支出也是很大的一塊。按照新的計劃,今年合作醫療試點將覆蓋40%的農村,明年爭取達到60%,在2008年全面實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而從2006年開始,政府對農民參保的補貼標準也將由過去的20元提高到40元。朱志剛說,僅此一項,中央財政今年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就達到了47億,是去年的7倍多。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投資對象,國家發改委對投資方向和項目選擇早有安排,今年將集中力量辦好“水、氣、路、電”這四件事。中央財政安排40億元,重點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杜鷹說:“這個數字比去年翻了一番,將解決2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而農村能源投資方面,發改委也準備了25億元,比去年增長了1.5倍。

  農村公路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金人慶此前曾表示,中央財政初步安排253億元,爭取到2010年前,全國所有鄉鎮和90%左右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東中部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西部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而杜鷹證實,今年準備安排國債和車購稅資金170多億元,用于改建新建18萬公里鄉村公路。

  多部委協力推動

  “以前的支農資金也不少,但效率很低。”中國社科院農村研究所所長張曉山說,支農資金是通過各個部門,分口垂直往下走,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跑、冒、滴、漏”和交叉重復。而這,也是一個長期困擾國家財政投資的問題。

  “在資金來源解決以后,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投入和轉移支付的渠道是否暢通。” 李遠行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多渠道意味著多頭管理,容易引起相互扯皮和影響統一規劃,另外也更易滋生腐敗。

  據財政部官員透露,中央財政涉農資金的支出項目包括建設投資(國債資金)、農業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用、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業綜合開發支出、農林水氣等部門事業費、支援不發達地區支出、水利建設基金、農業稅災歉減免補助、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農產品政策性補貼支出、農村中小學教育支出、農村衛生支出、農村救濟支出、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15大項,涉及的主要部門有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扶貧辦、教育部、水利部、林業局、衛生部、民政部等,極難進行統一的協調管理。

  如何加強資金監管,規范支農資金撥付渠道和環節,確保資金落實到位?

  朱的回答是,一律采取國庫集中支付的制度,把資金直接支付給用款單位,同時建立財政性資金的追蹤問效制度。“資金撥付和使用以后,財政部門、發展改革部門、監察部門要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采取果斷措施予以糾正,保證支農資金能夠真正落到我們所需要支持的農業項目上去。”他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工作部部長韓俊建議,逐步改變財政支農資金渠道多、分類不合理的狀況,適當歸并設置支農資金,突出財政支農資金的公共性。他給出了初步政策考慮:把財政資金分設為六大類,即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類資金、抗災救災類資金、生態環境建設類資金、結構調整類資金、管理服務類資金、農村發展類資金。

  “在目前機構和職能還不能進行大調整的情況下,對現有財政支農資金進行整合,不失為一個比較有效的資金配置途徑。”韓俊說,在適當歸并資金分類的基礎上,近期可以考慮通過打造“項目”或“產業”平臺實現資金整合。

  還有人建議在現有體制下,支農資金應該在縣這一層上進行整合,統籌使用。李遠行則建議模仿稅費改革中的良種補貼方式,由中央財政委托省財政直接劃撥,建立專項帳戶。

  “不在乎誰來統籌,而在于錢給的過程中要有透明化、公開化、制度化的機制。”張曉山認為,之所以中央支農資金效率使用低下,原因在于很多專項資金是隨意性的、不透明的,存在暗箱操作,有必要對此進行制度化設計,確保透明、公開,而解決的核心是,從老百姓需要出發,對需要進行量化,按需投資。

  8萬億建成新農村

  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到底需要多少投入?中央財政投資控制到什么規模比較合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給記者作了一個大概的估算。

  “一個行政村要修得像模像樣,基礎設施等固定資產投資需要1000萬,全國大概有60萬-70萬個行政村。所以,固定資產投資至少是7萬億,平均得8萬億。”他說,如果按10年來建設新農村,那每年對農村的固定資產投資應該是7000億-8000億左右。如果按20年計算,每年至少投資4000億左右。

  即使按照這個計劃,農村的投資需求仍處于弱勢。有專家分析,現在我國投資格局是,每年7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城市占了6萬億,農村僅3000億。在中國農村巨大的投資需求面前,中央財政3300億的支農資金顯得捉襟見肘。

  “政府資金要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張曉山說,政府投資只是一個方面,關鍵是以此為杠桿,動員全社會參與,拉動民間資本和信貸資本的投入。

  以農村義務教育為例,中央政府期望總投入達到400億元,但有學者估計,這一投入至少需要1200億~1500億,缺口由社會資本來彌補。在這方面,政府投資的放大效應也是最明顯的。山西臨汾市鄉寧縣的大部分村鎮,適齡兒童今年都已免費入學,有些村子五六年前就已由村委會實行了免費教育,這幾年,學校建設也有很大改觀,而資金絕大部分來自社會公益贊助。

  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據

北京大學
中國經濟
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預計,從現在就開始,每年投入需2700億人民幣。但是中國民族
證券
分析師趙大昕分析,農村基礎設施如水利電網改造等,因為布局、規劃需要時間,社會投資在年內不會有很大的改變和體現。

  中央財政支農投入一個直接的后果是,凡是涉農的產業部門都會受益,這些行業包括食品加工、基礎設施等原材料行業。娃哈哈集團今年有意進入農產品加工領域,董事長宗慶后準備在兩會后直赴包頭考察奶源基地。他估計,由于農村消費市場的啟動,娃哈哈今年的經濟增長可望達到40%。

  “由于新農村建設,在今后5到10年產能過剩的行業將會開辟新的消費渠道。”程國強說,產能過剩的行業如水泥鋼鐵,都會面臨新的機遇發展期。

  “中央財政的投資效果需要長時間來體現,國家農業領域將整體性受益。”中國民族證券分析師趙大昕說,“在一兩年內有效果的應該是相關產業如基礎設施、市場資料類的生產企業。特別是水泥、鋼鐵會在近期有較大的拉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0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