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助學"的吸引力 三萬外來學生擠爆瑞安校園
在這些外來學生輕松的微笑后面有瑞安教育部門不輕松的問題
溫州網訊 日前,溫州幾位全國人大代表決定,將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全國實行“教育助學憑證”。這一決定緣于瑞安教育系統的一件尷尬事。
近年來由于瑞安市千方百計為解決外來務工者子女入學問題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該市外來務工者子女人數從2003年9月的18450人增加到現在的三萬多人。而且,這個數目還在不斷增加,使得瑞安部分校園學生爆滿,教育系統不堪重荷。
95%學生是外來人員子女
莘塍六小是一所有著40多年歷史的公立學校。今年開春,該校增加了近30名外來新生。據校長季光榮介紹,6年前這所小學里都是本地學生,500多人。現在總共有學生958人,外來務工者子女占了95%。現在幾乎都是外來務工者子女。“學校周圍是工業園區,企業工廠很多,因此外來務工者的子女都就近入學了。本地學生基本上都到別的學校去了。”
上周記者到該校采訪,正好遇見學校大掃除,孩子們看記者在拍照便都圍了上來。“你們都是哪里來的?”記者問道。“安徽!”“四川!”“湖南!”該校學生果真來自全國各地。
“陽光助學”的吸引力
瑞安市民營經濟發達,教育資源優良,是浙江省“教育強市”。從2003年開始,瑞安市委、市政府率全國之先推出外來外來務工者子女“陽光助學”工程,規定凡在瑞安市務工的所有外來務工者,只要持暫住證和夫妻雙方任何一方企業出具的證明,其子女即可無條件地在瑞安市就近公立學校入學,享受瑞安市民“同城待遇”,免除學費;每年瑞安市還從已經在這里入學就讀的外來務工者子女中,選出1000名學生,經公示由市財政撥出專款,發放“教育助學憑證”,免除這些學生的所有費用。
瑞安市優良的教育資源與上述優惠舉措產生了很大的誘惑力。外來務工者子女不斷涌入瑞安塘下、莘塍等工業發達地區的學校。據統計,瑞安市目前已接收3.1萬名外來務工者子女入學,有28所學校外來務工者子女占學生數的60%以上,最多的達到95%。入學人數從2003年9月的18450人增加到2005年9月的29500多人,每年增加5000多人,相當于辦5所20多個班級規模的學校。
為孩子入學而來務工
讓人始料不及的是,不是招生季節的今年春節,居然也有3000多外來務工者子女涌到瑞安要求就學。
“有些外來務工者除把自己的孩子帶到瑞安讀書外,還把親戚、朋友的孩子帶過來讀。”今春開學之際,當地教育部門發現新情況:除大幅增加的外來務工者子女之外,非務工者子女的外地籍學生人數也明顯增加。這給教育系統帶來了一定壓力。
莘塍六小的老師告訴記者,今年新增加的那些學生,很大一部分都是非本地務工者的子女。“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家長開不出本地就業證明和暫住證,另外一些則老實承認孩子是自己親戚的。”
莘塍六小一安徽籍家長說,他的孩子在瑞安讀一年級,后來轉回老家讀書,很輕松就考全班第一,但是過了一年,成績就下滑了。“現在我寧愿在這里務工也要把孩子帶到這里讀書。況且這里收費還比家鄉優惠。”
記者在校門口遇見了一位接孩子的家長,他說自己來自湖南,因為家鄉的教育比瑞安差得多,開春他就把親戚的2個孩子也帶來讀書了。
建議:全國實行“教育助學憑證”
“孩子在不斷增加,但是校舍和場地就這么大。”莘塍六小季校長表示,許多班級人數達到六七十人,師資力量和配套設施難以跟上。這給學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據了解,由于人多很擁擠,現在放學都是老師帶隊領學生出校門。”
瑞安市教育局局長葉耀國表示,針對這一現象,各學校應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學籍管理實施細則》,如果確系外來務工者子女的,家長應提供相關證明,學校要大開方便之門給予安排;如果學校容納不下的,教育學區應盡量統籌安排,規范管理,保證讓他們按時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如果家長(法定監護人)沒有在這里務工且手續不齊全的,學校要盡量勸其回原籍就讀。
“僅靠地方努力,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外來務工者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葉耀國建議,國家教育部在全國實行“教育助學憑證”制度。即教育部將“教育助學憑證”直接發到中西部每個學生手中;學生持“憑證”可在全國任何地方學校借讀、沖抵學雜費;被借讀的學校最后持“憑證”向國家兌換經費。他認為這樣一來,義務教育法可真正落到實處,可實現教育經費使用和教育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全國人大代表:將會在兩會上提出提議
葉耀國的這一提議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的認可。上周,幾位人大代表在瑞安調研時,葉耀國就向他們提出了在全國實行“教育助學憑證”制度的建議。
“我們認為葉局長的提議很好,三月份全國兩會召開時,我將會以書面發言或記者采訪的形式提出。”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項劍萍告訴記者。
項劍萍表示,瑞安的情況十分典型,他們還了解到,以前是務工者為了務工而把子女帶來,現在是為了子女能去瑞安讀書而到瑞安務工。對于目前出現的問題,全國實行“教育助學憑證”的提議很值得推行。記者 鄭光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