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說話
張魁興
最近,一些中央部委及下屬行政事業單位、大型央企和北京市地方政府系統的內部集資房、團購房、經適房價格引起公眾集體關注。一則《公務員買房內部價驚人》的網絡熱帖爆料稱,在北京海淀區四道口的“部委大院”區,近兩年蓋起了不少新樓,但這些房子不隨便往外賣,因為它們是部委機關的內部職工住房。這些“家屬樓”的價格是4500元/平方米左右,而旁邊商品房小區“主語城”的二手房卻要4萬元/每平方米。(新華網4月11日)
其實,北京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也證實過,北京確實有很多低價定向住房,沒向社會公開銷售。2005—2009年,北京由特定單位使用的用地面積大約是商品房住宅用地面積的兩倍。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表示,去年一年很多東西都超過了計劃,只有保障性住房一項沒有實現計劃,而福利性的官員住房卻大大超標,公務員適用房、集資房出現失控。筆者一個朋友的兒子2008年研究生畢業進了北京市委機關,去年“十一”就住進了單位分的福利房。還有更牛的,據秦暉透露,東北一些機關甚至把集資房建在了海南島。
不少民眾都非常納悶,今年的商品房房價為什么在中央的“遏制”下反而突飛猛進?對高得驚人的房價,為什么還要“維穩”?看了上述報道我才明白,“兩套政策”或許是房價只升不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國發[1998]23號文件規定,1998年7月30日開始停止福利性分房,全面實行住宅商品化。國發[1999]10號文件也規定,從1998年年底起,在京中央機關和國家機關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但在中央部委和一些省市機關那里,或拿了房補后沒有取消福利性分房,或者又出現福利性分房的“死灰復燃”,在京的水利、電力等單位也有福利房,真正取消福利分房的只是普通職工。
秦暉教授的一個副處長朋友不用任何腐敗,按規定就能分到福利性住房。但在筆者看來,公務員繼續享受福利性住房,本身就把自己放在了特權階層的位置上,本身就是集體腐敗。只要公務員有福利性住房,那商品房房價就只會高漲。當中央部委及省級機關的公務員無法與普通民眾“分享”住房艱難時,怎么會制定出抑制或降低房價的政策?為賣地生財而把普通民眾推向高房價的“水深火熱”中,或許就是必然選擇。
何時能有效遏制這種集體性腐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