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特約評論員 蘇振華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主要任務。這些任務其實都指向一個核心目標,即保經濟增長以改善民生,其中擴大內需成為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政策手段。會議公報明確提出,“要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
擴大居民消費需求首先須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因為高收入階層的邊際消費趨向是較低的,而低收入階層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的民生類需求尚且沒有得到滿足,一旦收入提高了,那么用于生存類和生活類的支出的比例將會很大,就會成為拉動內需的主力。在這一點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問題癥結的把握是準確的。
但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談何容易。如何提高他們的收入,以往討論得非常多了,形成了很多共識性的結論:比如在政治層面,須完善民眾的政治權利;在社會層面,政府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低收入階層解除后顧之憂;在經濟層面,須讓民眾能夠在一次分配中獲得更多的份額。
這些措施要得以全面落實,絕非一日之功。然而目前可以馬上操作的政策也不是沒有,把房價大幅度地降下來,應該成為決策層立刻著手實施的政策抓手。日前社科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指出,面對目前的高房價,85%的家庭已經喪失了購房能力。高聳入云的房價已經成為普通民眾心中的噩夢,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蝸居》生動展示了普通老百姓在房價高壓下卑微的生存困境。住房是民生需求,在絕大多數民眾成為房奴甚至沒有資格成為房奴時,居民需求從何而來?不把房價大幅度打下去,所謂拉動內需只可能是說說而已。
房地產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增長。去年有學者放言“買房就是愛國”,在經濟增長缺乏拉力時,推高房價刺激投資型需求,是可以帶來短期的經濟復蘇,今年經濟的高增長,房地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也是事實。但是,這種增長其實是飲鴆止渴,迪拜幾近破產,再一次證明缺少產業支撐時,房價的不斷炒高恰恰是引發全面危機的定時炸彈,今天的房價越高,明天的崩潰將會越慘烈。我們的政策,是不是有意無意地利用了房價上漲帶來的增長效應呢?
關于房價上漲的討論已經非常充分了,無非是土地供給太少,強化了價格上漲的預期,加上針對投資型購房的信貸環境太過寬松,炒房行為愈演愈烈,使得價格扶搖直上。這些年反反復復出臺了那么多調控房價的政策,結果是越調越高,說明在土地制度和貨幣政策沒有根本性改變時,房價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控制的。而貨幣政策尤其是土地制度,短期內也是不可能改變的,如果服從于長期內的保增長目標,就不得不出臺劇烈的控制性措施。有一句話我其實很不情愿說出口,這就是啟用行政性手段和物業稅來徹底杜絕炒房行為!有人或許會質疑,住房也是資本品,人們只會是越漲越買,把房價打下去了,就不會有買房需求了。果真如此嗎?房價跌了,人們還會買房嗎?質疑的人去問問蝸居在城市里的“海萍”們吧。
打壓房價,是一個利益關系的調整,對已經持有房產的人是不利的。當找不到十全十美的政策工具時,決策層愿意站在哪一邊呢?
(作者為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