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煤礦被整合收編,大量煤老板被迫“下崗”,他們手中握有大約3000億的“閑錢”。這些民間游資正涌向房地產業(yè),樓價回穩(wěn)面臨巨大挑戰(zhàn)。樓市命運何去何從,成了擺在政府和公眾面前的一道難題。編者按
煤金的出路在政策松綁
康不德
山西煤礦業(yè)的“國進民退”行將進入尾聲,至少3000億的補償金將成為民間熱錢。這部分熱錢流向何處,已經關系到經濟發(fā)展的大局。以海南而論,煤金已經開始大量涌入房地產市場,海南近期房價接連上漲,離不開煤老板們的推波助瀾。不獨海南,近期在北京、江蘇等地的房地產市場也紛紛出現(xiàn)了煤老板的身影,他們有的直接參與房地產開發(fā),有的則大量購置物業(yè)。總體看來,煤老板從煤礦退出后的大量資金將主要涌入房地產市場。
在銀行信貸收縮、境外熱錢也逃離樓市以避險的時刻,樓市本來已經進入良性調整,樓市拐點也將再次來臨。但目前來看,由于山西煤老板向樓市的進軍,房地產格局有可能因此而發(fā)生重大改變。明明知道樓市有風險,現(xiàn)存大量空置房,但巨額煤金仍然要進入,這只能說明煤金未能尋求到好的投資機會。
這其實正是煤老板們的無奈。被清洗出煤礦產業(yè),并非他們的本意,而是政策調整的結果。這些調整出來的民間資本,不可避免地思考往何處去的問題。他們將資金主力投往土地市場和房地產領域,主要在于兩點:一是該行業(yè)容易進入;二是具有獲利的可能。
問題是,大量的資金進入房地產,這將對近期正在回穩(wěn)的樓市產生不良影響,促使空置率已經較高的房市進一步在高位風險上震蕩。然而,并不是其他行業(yè)就不需要資金了,事實上,可以獲利的行業(yè)還有很多,為什么民間資本就不青睞呢?經歷市場的種種風險,民間資本掌握者并不是傻瓜,只要有利可圖,他們當然愿意進入各行各業(yè),包括為亟需貸款的中小企業(yè)提供資金。可是,目前政策對相當多行業(yè)仍然實施進入限制,比如金融行業(yè)基本上由國有資本包辦,然后給部分外資以特許權,而民營資本要想拿到特許經營權,幾乎不可想象。
大量的行業(yè)需要資金,民間資本卻受制于政策壁壘而無法進入,便只有奔向樓市和股市。要想化解這種惡性循環(huán),唯有政策松綁,放開民間資本準入限制,這對于活躍民間資本,活躍市場經濟,無疑是大有裨益。不要光搞國進民退,也要多搞國退民進。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士、天涯關天茶社主持人
別讓煤老板成樓價新推手
胡進
國際金融危機成了“國進民退”的最佳借口。在煤炭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山西實施了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煤炭企業(yè)重組方案:到2010年底,山西原有的2600座煤礦將只保留1000座,煤炭企業(yè)數量將由目前的2200個減少到100個左右。這意味著,山西數千名“煤老板”將“下崗”,而據估計,他們手握約3000億元的資金。
這筆巨資無論進入哪個行業(yè),都會興起一番不小的波瀾,人們尤其關注它是否會造成新一輪房價上漲。事實上,煤老板們再投資的積極性已受到嚴重打擊,進入房地產避險,的確是一種合理的推測。在近幾個月北京房價的一輪上漲中,已經有了煤老板們的貢獻。據了解,今年5~8月,有差不多20%的北京高端別墅是被山西業(yè)主買走的,其中的多數正是煤老板。
煤老板要投資其他領域,有好去處嗎?答案不容樂觀。決策部門擔心房地產和股市有泡沫,但對于其他的投資渠道限制較多,等于變相鼓勵民間資本只能進入資產市場,進一步推高資產泡沫。
煤老板們的這3000億可能用得不當,正如趴在金融機構的約58.78萬億人民幣存款余額,同樣未得到有效利用。即使在政府力推4萬億元刺激計劃,今年1—8月信貸猛增8.15萬億的情況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也不過38.52萬億,仍有近20萬億存款閑置,既不投資,也不消費。
而同時,中國許多產業(yè)領域仍面臨嚴重的資金缺口,特別是占比超過90%的中小企業(yè),普遍融資難。這些企業(yè)找銀行貸款無門,謀上市擠破門檻,通過民間借貸等灰色方式融資則麻煩重重,而部分民間資金參與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不過剛剛開始試點。
說到底,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民間投資的產業(yè)準入和持續(xù)經營權利,不給民間資金以合乎法規(guī)的安全保障,無論山西煤老板們的3000億元資金,還是銀行里數十萬億的存款,都容易走極端,要么變成快進快出的投機資金,要么以最笨的方式趴在銀行,而任何一種情況,都無益于中國經濟的健康增長。
作者系本報財經評論員
無處安放的資本
王曉林
馮夢龍的《三言兩拍》里總喜歡強調一個觀點:錢是一個喜歡扎堆的東西。
果不其然,最近因國企入局而退出山西煤炭業(yè)的民企資金流入地下,殺向如火如荼的樓市。據報道,目前“地下金融”的規(guī)模約相當于金融機構信貸總量的十分之一,此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投向了房地產行業(yè)。
消息甫一出街,立即遭到口誅筆伐。有媒體直稱,考驗金融監(jiān)管機構能否盡快對地下金融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的時刻到來了。
為什么同樣是地產,央企進軍時大張旗鼓儼然正義之師,而民資入場卻不得不躡手躡腳如同鬼子進村。可見凡事只要與“地下”搭上關系,多少都有些危險色彩,君不見去年此時伴隨著金融危機中江浙民企紛紛倒下,諸多出事的企業(yè)家被訴罪名中多有“非法集資”一項。
其實,非法吸收存款屬法定犯,與自然犯不同,法定犯侵犯的是國家對金融進行管理的權利,它并不會直接傷及我們的個人利益,所以法定犯成立與否往往與當時當地的政策目標相關聯(lián),時代特色極其濃郁,同樣,定罪尺度及彈性也自由裁量、變數極大。
對于民間的融資行為,如果一種被政策否定的事物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xiàn),必有其存在的相對合理性。地下金融存在原因至少有三,一是民間游資需要一個出口;二是民營企業(yè)需要一個融資平臺;三是民間自有維持這一平臺正常運轉的一套機制。
目前對民間融資平臺存在的最大指責就是缺乏監(jiān)管,從而風險極高。畢竟,目前維系地下金融安全的紐帶僅僅是私權保障體系,加之它是地下交易,銀監(jiān)機構也無從管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銀監(jiān)機構能夠監(jiān)管的機構卻因低效或成本高企,無法取代民間自發(fā)形成的融資平臺的作用。
解決民間融資問題,任何打壓與歧視都是短視的,倘若民企產業(yè)投資方向本已重重設障,再對其融資渠道嚴防死守,那中國民企只能成為一潭無源死水。容納著中國七成以上就業(yè)人口的民營企業(yè),如果真的只能淪為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配角,我們有什么可高興的?
作者系本報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