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漲價帶來的鋼材攀升無疑將帶動一系列行業的價格變動,從房地產、汽車到日用品、家電,幾乎所有的基礎行業都將因鐵礦石漲價而受到價格的影響。
鋼鐵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經濟建設、財政稅收、國防建設以及穩定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08年,我國粗鋼產量達到5億噸,占全球產量的38%。粗鋼產量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
中鋼協與國際三大鐵礦巨頭———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進行的曠日持久、全球矚目的談判,希望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為鋼鐵行業爭取最大的利益。
在連續6年的鐵礦石談判中,中方一直未能得到“中國價格”。中國鋼企僅因鐵礦石價格上漲就多支出約7000多億元,相當于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利潤總和的1倍多。
有專家分析指出,支配世界資源商品的虛擬經濟運行是一個金字塔結構。最頂層是掌握金融資本,支撐商品交易所的大財團、大銀行;第二層是掌握礦產資源的生產企業、貿易商;第三層是中小企業生產商和貿易商。這個結構實際是按照金融資本控制和運營能力排列的。
在此輪談判中,一方面,中國仍然堅持拒絕早前日本與歐洲鋼鐵商與鐵礦石巨頭達成的降價33%的長期供貨協議。另一方面,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一直快速上漲,鐵礦石現貨價格7月31日突破了100美元/噸大關,中國目前處于前所未有的尷尬局面。事實上,中國尚無資本結構涉足世界資源商品的金字塔頂層,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這已經成為困擾中國鋼鐵業發展的一大硬傷。
在第二層,中國只有少數的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參與,影響力很弱。中國企業要掌握產業主導權,改變現今被動局面,則需要由目前處于中小企業生產商和貿易商的第三層進入到更高層次。只有獲得產業主導權才能對產業發展和運行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控制力和應變力。
從宏觀上看,國內一些行業存在系統性問題和結構性缺陷,中下游生產能力快速膨脹,造成上游資源商品需求緊張,拉動資源商品價格上漲。今年上半年鐵礦石的進口量則達到了29721.51萬噸,增長達29.3%。按照工信部的數據,在海外礦山大量推銷現貨鐵礦石的情況下,今年以來我國現貨礦占到了進口總量的82.74%,而價格比起2008年的低點則增長了超過50%。
而從微觀層面來看,中國企業沒有形成財團體制,依靠資本層面去參與資源的全球配置。日本就有提供信息、參與礦山開發、協調船舶配送計劃等的綜合商社,歐美國家也有很多以金融為后盾的專業商品貿易商。7月初,在代表中國鋼鐵企業———中國鋼協強勢的態度下,鐵礦石三巨頭聯合選擇了停止向中國鋼企提供現貨,這迅速導致了現貨礦價格的快速飆升。
此前中鋁收購力拓案,依托的是外國投行來對整個并購進行操作,毫無秘密而言,自然難以成功。只有本國建立一個金融體系的大型貿易企業,才能牢牢掌握著產業的主導權。“民族工業”也只有自己做大做強才能謀得生存和發展。
那么產業重組能解決中國鋼企在世界的話語權、主導權嗎?現階段,我國鋼鐵產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應該如何解決?
中國的鋼鐵行業存在總量相對過剩、能力分散、低水平重復和過度競爭等問題。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超出實際需求約1億噸。
我國大部分鋼鐵企業分布在內陸地區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環境容量、水資源、運輸條件、能源供應等因素的嚴重制約,產業布局很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粗鋼生產企業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的企業鋼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28.5%。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一些高檔關鍵品種鋼材仍需大量進口,先進生產技術、高端產品研發和應用還主要依靠引進和模仿,消費結構處于中低檔水平。對資源的控制力弱,國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
面對產業分工的重新“洗牌”,一個國家的經濟如何在新的國際分工中正確地找到自己的定位?顯然,產業重組是必要的,產業重組越來越成為企業在國際范圍內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行動,越來越成為股東主導的為提高股東利益而采取的一種行動,通過揚大抑小來實現總量和價格方面的目標。
在國有經濟布局調整中,鋼鐵行業的聯合重組中國家意志將貫穿其中。對我國來說,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資本為手段、以國際國內市場為歸依的重組,更有利于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在減少或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促進產業重組,提高集中度,加快調整鋼鐵產業布局。力爭到2011年,全國形成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鋼集團等幾個產能在5000萬噸以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形成若干個產能在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企業。
旁觀這場鐵礦石談判的博弈,對于重大的國家利益平衡,中鋼協傾全行業之力,結局并不樂觀,這種格局有點無奈。我們需要的是企業抱團取暖。因此我們更應清醒地判斷出形勢,通過產業重組組建大企業集團,由此上升為國家意志,形成具有影響力的投資機構,促進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贏得國際產業主導的美好的結局。
日前,中國正在起草一項鼓勵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的方案,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呼吁,鋼鐵企業在未來3年中不要再推出新投資項目。(徐旭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