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煥 媒體評論員
素來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在博鰲論壇的最新言論,再次引發近乎一邊倒的口誅筆伐。任志強算了一筆賬:1978年GDP大概3000多億元,現在是30多萬億,增加了100多倍;1978年月工資全國平均28.6元,現在也增加了100倍;1978年我們大白菜2分錢一棵,現在2元錢,也增加了100倍。房價卻只增加了16.6 倍,等于沒有漲價。此言一出,喝斥聲不絕于耳。
有大嘴稱號的任志強早已身經百戰無懼被罵,但我再次看到的情形仍是:口水淹沒不了任志強卻往往淹沒了我們自己。因為任志強站在信息和財富的至高點上,早已學會了在口水中游泳,口水越多,他反而被抬得越高。倒是我們這些沒有財富和信息優勢做“救生圈”的人,越來越沒口水嗆得看不清問題真相。
雖然我并非一概贊成任志強的觀點,但我認為,他在這個紛亂的時代,總體是相當清醒的。他的言論屢屢成為眾矢之的,并非其有意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恰恰是因為他無意之中觸及了時代和人們的痛處,觸及到了真問題,這才引發人們本能的反彈。一個社會的進步需要時時觸摸時代的痛處,才能理性地思考并采取合適的治療對策。如果一遇到人摸到你的痛處就跳起來罵人,拒人于千里之外,這個世界上誰還敢幫你治病療傷?
在“任志強謬論”的背后,其實隱藏著破解中國經濟核心秘密的鑰匙,就是為什么普羅大眾的相對購買力沒有隨著經濟突飛猛進的增長而同步、正比例增長?一是如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的分析:從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脹成分后,政府財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才增1.2倍。在當下,超過76%的資產屬于公共擁有(即政府所得),民間只有不到25%的資產。
二是現在城鄉居民雖有20萬億存款,但平均每人不到1萬元,而且估計80%以上掌握在20%以下的人手里。
第三方面,我們增長的財富大部分利潤被外國人拿走。外貿依存度長期高達GDP的70%左右。同時,大量“壟斷國企”早已成了境外上市企業。據悉,從1993年到現在,我們的壟斷企業積累的未上繳利潤達幾萬億元。巨額壟斷利潤大部分拱手讓給了真真假假的“海外投資者”。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不過29億美元,上市4年海外分紅累積高達119億美元。僅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中國聯通4個公司4年海外分紅就超過1000億美元。而國內全部上市公司,在18年里給全體股民的分紅總額剛剛超過2000億人民幣。
經濟學有一個詞叫做“悲慘式增長”,我們還沒有走出這個陷阱:高能耗、高污染、低分配。經濟增長的成果被少部分人掌握和擁有,大部分人承擔經濟增長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