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鳥巢一代的標本化意義(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4:36  中國報道

  “鳥巢一代”的崛起源自一個非典型時機:公元2008年。

  對于國家的災難性記憶,80后都是從歷史課本和影像資料中獲知的,從三年自然災害到大躍進運動,從十年“文革”浩劫到唐山大地震,上一代的集體痛苦,80后沒有直接的感知,也因此被稱作“在蜜糖中長大的一代”。

  但2008年給80后上了一堂災難性教育課,從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到5·12汶川大地震,從奧運圣火傳遞受阻到藏獨分子的種種破壞活動,80后從未如此集中面對這么多的災難和現實。

  《Time Out》中文版主編李多鈺在《財經年刊》中撰文說:“令人欣慰的是,被很多老人家視為缺乏社會承擔力的‘80后’,在汶川大地震中表現了極大的溫情、理性與救助能力。以韓寒為代表的‘80后’地震救助團隊,在第一時間趕到地震現場。他們的努力參與,影響了世界對‘中國精神’的看法。”

  浮躁、叛逆以及理想主義的虛無只是表象,在面對重大歷史事件時,80后身上的道義感、社會責任感和凝聚力被激發了出來。災難和挑戰的悲劇性力量使80后在這一年實現了一次集體蛻變。這也許就是溫家寶總理所說的“多難興邦”的意義。

  雖然80后對西方文化和經驗抱著尊重和包容的態度,但在牽涉民族情感、國家尊嚴或國際關系的大事件面前,80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坐標,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倫理教育及價值導向顯現出了巨大的力量。《新周刊》評價道:“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他們可以很快進入狀態。這也充分說明,將切·格瓦拉作為消費符號只是他們的次優選擇,一旦需要,他們很快會顯露出革命的浪漫主義。”有評論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念在80后身上復活了。

  布萊爾說“鳥巢一代”使他“想起鼎盛時期的美國和奮勇向前的其他國家”。 2008年作為一次預演,雖不華麗且略顯倉促,但80后開始站在歷史舞臺的中央,他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將逐漸顯現。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作為中國崛起的群體擔當,80后的路還很長。

  80后的普世價值觀

  最早為人們所熟悉的80后是韓寒、郭敬明和張悅然等一批80后作家,他們身上挑戰傳統和權威的叛逆精神雖為廣大80后推崇,卻也招致了很多老一輩人的不滿。之后的李想和茅侃侃證明了80后不光有想法,還能將想法付諸實踐。姚明、丁俊暉等80后佼佼者更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其實,單以年代為界劃分一代人并不科學,但由于這一代人誕生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時期,與改革開放后的中國一同成長,因此他們身上有著更加鮮明的社會變革的烙印。

  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解放使得80后開始追求“自我”的價值和意義,尋求個人訴求的清晰表達。從這一代中國人開始,具有鮮明形象的個人從蕓蕓眾生中脫離出來,個人的社會認同感更加強烈。

  同時,主流思想和非主流思想在他們身上并行不悖,精神生活的豐富也帶來了困惑的增多。有人將80后視為一系列“矛盾”的結合體:個性張揚,但思想隱蔽;競爭意識強,但意志薄弱;態度積極,但韌性不夠;創新意識強,但作風不夠扎實;民主法制意識強,但自律意識差。這些特征都帶有社會轉型期整體移位帶來的不穩定痕跡。

  這些“矛盾”很多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能在“發展”中解決。隨著80后的自我完善和社會整體結構的趨穩,這些“矛盾”有望向積極的方向轉化。

  有人把80后比作“市場經濟下的蛋”。有人說,他們的幸福在于,身后有幾代人努力后積累的財富、和平和安定,有中國改革和發展所提供的廣闊歷史空間。時代塑造了他們開放、進取和包容的個性,也劃定了他們不同于上幾代人的人生軌跡,他們肩負的使命和承受的壓力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輕。

  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伴生下的“4+2+1”的家庭結構,使步入婚姻和生育年齡的80后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人口流動帶來的異地就業和異地成家問題,讓80后嘗到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滋味兒;越來越高的房價和生活成本成了壓在80后身上和心上的“五指山”;面對無處不在的競爭,無力感和挫敗感是80后普遍的心理疾病……

  《人民論壇》在一份針對“鳥巢一代”的問卷中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的人生價值觀是什么”,選擇“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活著”和“為國家與民族崛起而努力”兩項的最多,前者占35.75% (921票),后者占32.18% (829票)。

  借用電視劇《奮斗》中的一句臺詞,表達80后上場前的急切之情:“我們必須去工作,去談戀愛,去奮斗,這件事十萬火急,我們一天也不能等。”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