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初,轉型期的中國大地正掀起土地承包的熱潮。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農牧漁業部《關于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正式把社團企業改稱鄉鎮企業,指出鄉鎮企業是廣大農民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途徑,并出臺了鼓勵鄉鎮企業發展的有關措施。而年底,十二屆三中全會隨即召開。商品經濟在有計劃的縫隙中開始蓬勃生長。
科龍的前身--珠江冰箱廠應運而生了。1984年,創業者潘寧用鎮政府給出的9萬元試制費,以零件代模具,用汽水瓶作試驗品,用手錘、手銼等簡陋工具和萬能表等簡單測試儀器,成功地試制出中國第一臺雙門冰箱。
科龍的誕生是幸運的。在改革開放初期,有這么一個說法:全國看廣東,廣東看珠三角,珠三角看順德。當時,敢為天下先的順德人正在探索著名的順德模式。以集體經濟為主、以工業為主、以骨干企業為主的三為主思路,使順德營造了一個得天獨厚的區域經濟環境,在全國率先孕育了一批家電業巨子。鄉鎮企業一出生,就以草根經濟的天然活力迅速捕捉到發展的機遇。
由于鄉鎮企業的靈活體制和創業者的銳意進取,加上當時商品短缺形成的賣方市場。珠江冰箱廠的產銷量迅速上升,從1985年的3萬臺一路飚升到了1991的48萬臺,一舉摘取了全國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原登載于04年11月《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