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吳敬璉澄清卷入美間諜案謠言 > 正文
針對近日少數境外媒體報道的吳敬璉教授卷入美國間諜案、被帶離調查一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網站8月29日刊出聲明公開辟謠,稱吳敬璉目前工作及生活一切正常。吳敬璉隨后也對媒體澄清,“卷入間諜案”屬謠言,他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9月1日《揚子晚報》)
謠言之所以在科技發達、文化昌明的今天能夠空前迅疾地傳播,除了信息化手段給謠言插上了“翅膀”以外,還有一個謠言本身的原因。
社會學家指出,公眾愈認為重要,同時愈感到模棱兩可的訊息,傳播得愈廣愈快。從“吳敬璉卷入美國間諜案”的謠言生成與傳播來看,因為吳敬璉是著名經濟學家,信息的本身帶有顯著性和重要性,加之又是一個“美國間諜案”,具有滿足傳播者獵奇心理和想像力的特點,更加強化了信息的傳播“價值量”。由于謠言是由境外媒體首先發布的,對于一些習慣于相信“內幕消息”往往是由境外媒體搶先發布的受眾和傳播者而言,又加大了信息的“真實性”,從而也加大了后續傳播者鑒別信息的“模棱度”。在權威澄清信息沒有及時有力發布的情況下,又降低了謠言信息接受者的“批判能力”。這樣多因素合力下,“吳敬璉卷入美國間諜案”被插上了快速飛翔的“翅膀”,成為一個傳播快速而面廣的“謠言事件”。
國外有一句名言,“當真理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走遍了天下!边@說明,要想控制謠言“走遍天下”,真理的傳播必須更加迅速及時,此外,還要在傳播渠道上更加有效有力。在澄清“吳敬璉間諜案”過程中,由于辟謠渠道最初只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網站發布,從渠道上無法與多樣化、多層次的網絡等謠言傳播渠道相抗衡。這從客觀上加劇了謠言的傳播。這也是在官方公開辟謠后,謠言并沒有停止“飛翔”的原因。 南京 陸高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