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今宵別夢寒”在淘寶網論壇上發帖表示:“我前兩天在網上買MP3時遇到個騙子店主。包裝盒明明已經拆封過了,顯然是個二手貨,連耳機都沒有,可賣家卻偏在網上說是全新的,耳機也有,說是我自己弄掉了的。碰到這種店主真的很讓人惱火,我向淘寶投訴了,不過對方到現在還不同意退款。”因此,“今宵別夢寒”堅決支持網店辦執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根治這些無良店家,才能真正保障我們消費者的利益。”
網友“幽靈兔”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其實現在網上購物已經形成了依靠第三方中立平臺(淘寶)擔保建起起來的信用體系。如果賣家有欺詐行為的話,只要有一次,一個差評就足以讓他很長時間內的沖鉆努力化為烏有。只要是想在網上做生意的人,這樣做的話肯定是得不償失的。再加上消費者保障計劃,優先賠付等許多措施,消費者的權利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雖然無良商家總是有的,但如果因為要辦證交稅而大大削弱了網上購物的價格優勢,那我就覺得有些因噎廢食了,畢竟對我們大部分上網購物的人來說,便宜才是網購最大的吸引力。”
由此可見,消費者對網店辦照存在著矛盾心理:一方面辦理執照可以規范市場,保障消費者權益;另一方面,辦照的各種稅費支出又會增加消費者網購的成本,同時也會縮小買家選擇空間。《電腦報》進行的市場調查顯示,有高達九成的消費者認為“辦照會增加網購物品成本”,并且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新增的成本最終肯定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專家態度:不要把孩子連同洗澡水一起倒掉
對此問題,各方專家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所長助理荊林波博士認為,政府期望借助法規來管理和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的立意是很好的,但是要看到中國電子商務目前仍舊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譬如誠信問題、知識產權問題以及安全性的問題。過早的規范可能會限制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要不要對電子商務規范和管理是有共識的,但分歧在于規范和管理的時機問題。”荊林波這樣說道。
“即使細則出臺了,由誰去管,用什么技術力量去查,還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這些問題都會讓網店新規的實施充滿變數。不知道有關部門是否已經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了。”荊林波說。
著名互聯網分析師呂伯望在其博客《關于〈意見〉的意見》里寫道:“用現在的行政手段來管理我們的電子商務,就意味著我們的大多數賣家,其中許許多多是因我們這個社會不能充分就業而自謀生計的‘學生’們,將不得不向他人貸借獲得注冊資金來進行工商注冊,履行一道道繁瑣的、長達月余的工商注冊、銀行開戶、稅務登記等手續,而且在此之前,按照〈意見〉的規定,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還得重新租房甚至租用寫字樓來能滿足注冊登記條件,這對他們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淘寶等C2C平臺上確實存在售假與欺騙消費者的賣家,但這就跟線下的集貿市場、大賣場也經常會碰到的情況一樣,總會有的。關鍵在于,政府在實施監管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孩子連同洗澡水一起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