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元票動了誰的奶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 10:43 《理財周刊》
文/本刊記者 江南 自始至終,平安銀行也沒把“實底”交給我,那就是它究竟補貼給五家影院總共多少錢,每家多少,影院們現在又開價多少。 但是,根據談話中的蛛絲馬跡以及一些圈子里的朋友私下透露的信息綜合來看,原先的補貼總價是從100多萬元到400多萬元不等,而且是先談的低,后來談的因為看生意好,就價格越來越高。這樣算來,均價應該在200多萬元,總價接近1500萬元。而影院們后來開的價格大概是這個數字的4到5倍。——我聲明,以上數字都是估計出來的,不一定準確,但我相信是很接近事實的。 這么一算,似乎影院很“黑”,根據官方數據,上海聯和院線2007年票房總收入3.82億元,排全國第二,但它卻有30多家電影院,其中5家成員一年“旱澇保收”就有1500萬元,占了差不多20%的總收入,還要怎樣?如果真的補貼了它們6000萬元,這不是回到計劃經濟“統購包銷”的時代了嗎? 可是這樣算顯然忽略了兩點:第一,“10元票”帶動了觀影熱潮,來看電影的人流大大超越影院預計,令其有“踏空”的感覺;第二,古語說不患貧而患不均,永華影城赫赫有名,連續數年蟬聯全國票房第一,但就因為和銀行談合作最早,竟然拿補貼比“小阿弟”們還少很多,怎不氣炸了肺? 可我要奉勸當事人莫生氣。你得動動腦筋。不能因為“10元票”令票房熱了你就開始幻想假如這些增量觀眾買的票是70元的會賺多少錢,如果沒有“10元票”,壓根就沒這么多人來看電影了;這事兒不用多讀書,公費進修一個隨便什么MBA就能學到,經濟學十大原理嘛。你要是老這么幻想,該去看心理醫生了。還有,吃醋更不是健康的事,人不能都學宗慶后那樣,覺得自己當初開價低了就撕毀合同還要喊著保護民族利益——估計平安該慶幸它是中資機構了,要是花旗銀行搞的活動,肯定給弄了一身騷。 “10元票”風波的本質無他,市場的力量、法制的程序,撞在了壟斷的大幕上,既得利益者當然要竭力維護自己的奶酪。如果是放開競爭,你看誰敢耍“刷卡機故障一個月”這種賴?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