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皮鞋的鄉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3:20 中國產經新聞
文/本報記者 嚴娟娟 竹影綽綽,滿天冰藍的星斗,清冷的空氣,2008年大年初一晚,翻出1995年的《花城》,林白、陳染、格非赫然在目……書頁已發黃,讀來竟有雪泥鴻爪的意味了。 兒時的冬天似乎冷些。煙兒雪、鵝毛大雪、夾雜冰渣子的雪,屋檐下的冰鉤子常有半米長,我和伙伴們就拿了竹竿敲下來當冰棍吃。 學課文里的閏土在雪地里逮麻雀,淘米箕一只,下面撒麥子,一根長線拴住蜿蜒牽到屋里。然而終究沒有得手。雪天里灰喜鵲只愛在枝頭上蹬下雪粉,洋灑人一身,上當的偏偏都是一看到雪就犯暈的圓滾滾的雞婆。有時也隨大人拿棍子到地里打兔子,白茫茫一片,心中遼闊自不多說。 那時臉上還沒多少皺紋的奶奶常說,用黃瓜兌了冰雪水用罐頭瓶子埋在地下,第二年開春拿來洗臉最好不過,又嫩又白……那時的鄉村,沒有現在可以在鎮上超市買的大棚蔬菜,只有自家菜園里裹得嚴嚴實實的大白菜、正準備開胎抽條的蒜苗,燉臘肉、炒灌腸,美味異常。 家家戶戶都是手工打豆腐。男人推石磨,女人坐在一邊用瓢往里添黃豆,咯吱咯吱談笑風生,磨完豆漿再用紗布瀝出,上鍋煮,放格子里定型……最愛的是母親舀到碗里冒熱氣的豆腐腦,加一絲絲糖,噴香得不行。 除夕那天都貼紅對聯,禮數精細到牛房、豬圈。有專門的一個對聯本子,鄰里鄉間翻來撿去,請一個書法好的人代寫,寫好了,小孩們則披掛著往家跑,獵獵招展,驚動了哪家門口的鵝群,就都昂首高歌,斜著眼來啄人…… 高中時有年逢暖冬,父親在大門口鼓搗出一副對聯。橫批:六月三九;上聯:蟲蟲蟲……下聯:虱虱虱……引得拜年的人從門口過,吟吟哦哦,觀摩許久。不想那年果真邪門,暖冬倒罷了,夏天燥熱,莊稼地里蟲災不斷,收成大減……母親從此不再迷信父親的“才華”,對聯也不許他胡謅了。 然而還是沒趕上老家這場數十年一遇的大雪。還是沒看到如上景象,盡管村還是那個村,人還是那些人,我卻只能用文字做些無端的美好的回憶。 臘月二十八,當我拖著行李下了車,站在這條10年前修好的公路上,這片大雪剛剛消融的大地上,原先穿著布鞋,熱忱、清新、淳樸的鄉村已然遠去,恍然只有滿地的皮鞋印子和敲擊地面的清脆聲。 這條通向鎮上的公路兩邊,樓房越來越多了。或者說,更多的人在朝通往城市的路途靠攏。鄉村正急于甩掉腳上不合時宜的布鞋。如同接力賽一樣,鄉村的人往鎮上搬家,鎮上的人往縣城里搬家,縣城里的人則飛向了地級市或省城…… 這便是一個日漸寂寥的鄉村,不如兒時那般嘈雜、充盈、熱鬧了。一排排民居掩映在蕭索的樹林里,門口靜默的只是一個小板凳、一個石磨或一個枯黃的麥堆。有時候,能循著不大的聲音看到一群服飾入時的人群,于溫吞的冬日下,打牌、剝橙子、削蘋果、嘮嗑兒。門口停留著帶有城市塵土的轎車,兩廂的,三廂的,也有四個圈的。 有時看到比自己小的兒時的玩伴,嘴巴上已長出一圈細細的茸毛,剪一個時下最流行的凌亂發型,手里是一個高音喇叭似的手機,唱《月亮之上》、《千里之外》什么的。 種地的仍是父輩們,年輕人則腳不沾地在城市打工,家里留守的是落寞的孩子……民居和廠房競相在公路沿線拔地而起,莊稼地因此瘦狹了許多。 穿上皮鞋的鄉村開始自主了解外面的世界。油價的高昂促使他們自然而然放棄了喝油的摩托車,而代之于電動車;更多人選擇在村里的網吧里與遠方的親人聊天視頻……由于政府機構的精簡,村支書只在家中召集幾個大隊干部開會,還承擔為村民散發信函的義務;更多的農民選擇看CCTV了解國家大事和政策,而對新上任的鎮長一無所知……6年前,父輩們還在困惑網絡到底是一張漁網還是蜘蛛網,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上網查資料,用企鵝傳情聊天了…… 直到父親提議明年過年不在老家而在省城時,我心里總結性地涌起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淡淡的惆悵。鄉親們終于衣食無憂,然而逝去的終不將回來。穿皮鞋的鄉村似乎在用這雙急匆匆的腳丈量出一個空乏的景象:漸少的人氣、漸少的土地、以及不再清澈的天空中飛翔的漸少的鳥群……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