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樺:縮小收入差距應抓分配源頭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8:06 金融投資報
華樺 從儀隴到成都打工的建娃定了下個月2號的火車票:昨天老板告訴他,從下個月起,市政府規定的最低基本工資的標準提高了,要執行每月650元的標準,建娃的工資也要相應提高了,要他回老家過完春節早點返城——建娃在公司干了幾年,已經是一個老板做裝修工程離不開的“技術骨干”。 已經有了一個理發店鋪面的邱喻,在成都已經是“老住戶”了:同是遂寧人的老婆在店里幫忙,兒子則已經在附近的嬌子小學讀書,還是班上的體育委員。每天迎接那些來剪頭和染發的老顧客,邱喻表現出來的熟捻已經看不出這個“小老板”幾年前還是一個背著工具到處找工作,見面第一句話總是“最低工資是好多?”的那個鄉下人,社區組織的冬天給貧困家庭“送溫暖”,邱喻一次就捐了4件棉衣。 一到冬季,總是會有很多媒體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關注“年關難過”的貧困人群,也就總是會有很多形式的“送溫暖”活動,這,已經成為社會的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全民資助貧困人群自然無可厚非,但在這道“風景”的背后,我們能夠看到的不僅只是“善心”的光輝,還有對社會收入不均等發出的“一聲嘆息”。 一項對1978年-2006年所有行業收入的研究表明,自2002年以后,行業間 的收入分配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1978年,國家統計局劃分的16個大行業中,工資收入最高的“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與最低的“社會服務業”人均工資之比僅為2.17倍;2006年,全國大行業中工資收入最高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與最低的“農業”人均工資之比高達4.69倍,全國這一比值最大的省份已經接近6倍。 有人說,收入存在差距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特別是工資性收入,一定程度上是勞動力價格的體現,但收入差距過大則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再說,縮小收入差距有五大途徑,按照十七大報告的標準說法,就是:第一“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第三,“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第四,“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第五,“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這五項里,起碼有三項是直接和收入分配息息相關的。而其中的每一項途徑,都不可避免的與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有關。 就說已經被民眾詬病了許久的壟斷行業高收入,雖說早成為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可就是“命比貓還長”,時不時地,還會有壟斷了水電氣油的部門出來“叫窮”,嚷嚷著“原材料漲價,我們也要跟著漲”; 就說一直高高在上的銀行業的高管們,老是過不了與世界接軌的“服務”初級關,但工資收入與國際的接軌卻快得出奇,動輒百萬的年薪拿得心安理得。 難怪,最近有一句稱得上是“經典”的語言,已經被很多人口口相傳: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你必須跑贏CPI。還有人將這句話進行了“修飾”:工資漲幅一定要趕上GDP、跑贏CPI。 倒不是現在的人們骨子里多了些幽默的基因,而是現實的生活溫度,已經逼迫人們在“全國各行業人均工資差距最大近6倍”的數據面前,沒了工資收入“跑步前進”的信心,多了對工資增長前景出現“散步狀況”的憂慮。如果沒有提高全民收入真正切實有效的措施,背負著6倍的收入差距,還要應付每天水漲船高地物價,相信人們拿出“吃奶的勁”,也最可能在這場注定是“輸家”的比賽中敗北,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縮水的收入,為“通脹猛如虎”買單。 但面對兩極分化,政府不能無動于衷。市場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距過大,要靠財政、稅收、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再分配機制進行調節;市場制度的不足或失靈要彌補或糾正;只有在不斷提高職工收入的基礎上,有效刺激就業,提供公平的收入機會,那時,才說得上去“跑贏CPI”。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