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市調控戒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05:37 東方早報
在香港過元旦,碰到去看《色·戒》的內地影迷。他們不惜花錢過境看一場電影,除了可以順便購物,也因為期望享受完整的故事,期望有資格和自信對朋友說:“不是那樣的。” 完整和不完整有區別。完整的信息和不完整的信息會導致受眾不同的理解和相應的行為。有意使信息不完整即不透明,是一種欺。欺人者先增加被欺者的成本,當被欺者依此行動后,欺人者也得付代價。各位想必熟知“狼來了”的故事。 所以一樁生意,一個市場,乃至一個市場經濟體,不管色要不要戒,欺是一定要戒的。 雖然未公開承認供應絕對不足,政府對樓市的調控終于向需求亮劍。隨著限制需求由暗牌翻成明牌,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打壓需求的政策,以期緩和居高不下的房價。據報道,日前,上海市發布《貫徹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稱,上海市房地、發展改革、公安等部門,將研究制訂以居住證制度為核心的來滬人員購房政策,合理引導跨地區購房。 我以為,如果研究中的限制政策用于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沒問題。如果擴大到商品房市場,有問題。 對土地是否絕對稀缺,爭論很多。有些位置的土地比其他位置的土地需求多,是事實。所以各地房價有高有低。各種需求集中的地方,比如大城市,需求會相互沖突。市場中,對價格的承受能力決定了需求得到滿足的可能水平。支付能力強的需求會擠出支付能力弱的需求。支付能力強的購房者中相當一部分是外來需求,支付能力弱的購房者中相當一部分是本地需求。請注意,支付能力與需求者居住地有一定關系,但并非緊密相關。 居住證及其他類似制度,試圖通過限制外來需求控制本地房地產市場價格。動機不錯,嚴格執行的話,效果也會很明顯。然而,這類調控措施有一個致命傷:政策方向可逆。即通常所說,不能保證政策不變。改革開放以來,老百姓、市場最怕政策變。為什么?因為方向相反的新政策往往意味著老政策成為欺人之舉。 正是由于外來人口需求對本地樓市支持強勁,限制外來人口購房政策才更難做到一出臺,永不變。或者,至少方向不變。道理兩條,一是政策制定者無法確定一種方案,這種方案限制外地購房需求的程度正好使本地房價保持“健康”水平,不大起也不大落;二是即使找到一種對某個特定時間點有效的方案,隨著時間變化,需求本身還會變。控制房價不是為了打壓樓市。只要政府還有強烈動機保持房地產市場繁榮,權宜之策遲早會變。需求不可預期,政策變化就一定不可預期。 而且,政策還沒出臺,就存在政策遲早會朝相反方向變的預期,必令受制于政策的價格成為投資機會。 如同任何針對供應的調控總會扭曲供應,使價格不能完全反映供應者的成本。任何針對需求的調控也會扭曲需求,使價格不能如實反映需求的饑渴程度。當需求普遍沒得到滿足時,一部分需求在受控的價格水平上被限制,另一部分需求就有機會以受控的價格水平得到滿足。換言之,一部分需求可以從價格受控中得利。只要需求受限、價格受控不是永久的,未受限需求所得利益正是受限需求所損失的。在居住證一類制度中,最可能受益的是本地高收入群體。 新定一項方向不可持久的政策,政府需慎之又慎。冒失信于民的風險,客觀上造成部分投資者意外得利,不值得。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