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外貿順差:最缺一顆平常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2:10 第一財經日報
一位旅居德國的朋友在MSN上問我:“德國人提到外貿順差好像挺自豪的,在報紙上也說自己是‘世界出口冠軍’,中國怎么一提到順差都挺沉重的?” 她的問題很有意思。2006年,德國外貿順差1646億歐元,世界第一。中國當年的外貿順差為1774.7 億美元,世界第二。 第一和第二,數字差得不多,心態卻大不同。與德國的自豪相比,中國對外貿順差的心情比較復雜。 這種復雜部分來自國際的壓力。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外貿順差”幾乎成了個貶義詞,老跟環境污染、低價傾銷等負面內容聯系在一起。 國內媒體與學界對于順差飆高的憂慮之心也常常溢于言表。 事實上,在談及中國的外貿順差時,我想,目前最缺的就是一顆平常心。國際上需要以平常心看待中國的外貿順差。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迅速上升過程中,存在巨額外貿順差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要想在短期內大幅度減少外貿順差幾乎是不可能的。為壓順差而壓順差的做法,只會對貿易雙方產生危害。 由于中國在國際經濟分工體系中的角色,巨額出口帶來的利潤大部分并沒有落到自己腰包。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的80% 左右來自在華外商投資企業。2006年中國加工貿易領域實現順差近1900億美元,一般貿易則為逆差。 正像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曾經論斷的——“順差在中國,利潤在歐美!币搽y怪一位外貿專家滿腔義憤:“利潤大家分享,順差中國獨享,這就等于說錢給大家分了,賬卻記到中國頭上。中國成了冤大頭!” 我們已經看到,盡管國外批評之聲頗多,美國的圣誕訂單中依然少不了來自中國的玩具。可以想見,即將到來的圣誕節,還將繼續在歐美證明中國制造的魅力。這也是為什么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女記者薩拉·邦焦爾尼在嘗試一年不買中國制造之后,將其稱作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次“歷險”,并發出感慨:“你會意識到生活當中的巨大不方便,我們確實受益于中國商品! 中國國內同樣需要以平常心看待外貿順差。 外界的批評之聲多了,連中國人自己也覺得老大不好意思,好像龐大順差成了見不得人的羞事。當然,中國外貿結構需要調整,企業出口行為需要規范,但中國大可不必對外貿順差懷有負罪感。 本月中旬,海關總署又公布了一組數字——中國對歐盟、美國的貿易順差增幅回落,對日貿易逆差擴大。貿易順差有升有降,在自由貿易的全球化環境之下是很正常的。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外貿順差,就不至于為短期數字的升降所動,就不至于患得患失,而能把精力放在如何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方面來。(作者為本報北京分社綜合新聞中心主任)王羚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