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別被樓市寒流嚇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5:21 浙江市場導報
“寒流”襲擊深圳樓市,有業內人士甚至預測房價降40%(11月12日《第一財經日報》);10月“黃金周”里,深圳僅成交87套房子,數據表明從上海到廣州再到成都,多個城市樓市成交量陸續萎縮(11月12日新華社)。 一種調控政策的出臺,通常第一波的反應,往往是過激的。原先的博弈得利方,會通過各種手法、手段、手勢告知整個社會,自己吃虧吃大了,損失損大了,委屈委實不小。同時給社會一個強烈的信號:如果這樣“調控”下去,不僅毀了我們,必定還會毀了你們,毀了全社會! 越是弄得“風聲鶴唳”的時候,公眾與決策者越是要清醒理智。對于所謂樓市“寒流”,請別著急,再觀察一段時間,不要忙著下結論。否則,那“寒流”之說,很快就會變成要挾的本錢。要知道,制造緊張氣氛,實在是成本不高的容易之事;而讓你由此上當,同樣也不難。一旦樓市“寒流”說變成樓市“崩盤”說,那么,政策就很容易被左右,比如加息之類的調控手段就不會再出手。 樓市股市都一樣,當饅頭被發酵成蛋糕、當蛋糕被發酵成松糕的時候,破掉幾個氣孔是很正常的。樓市股市每天都“無厘頭”地上漲上漲,財富變成多么輝煌的空中樓閣,那終究都是虛擬的。報道說,“一些大型地產公司也開始坐立不安”,誰知道他們是不是“我在城樓觀山景”? 就深圳樓市來說,“寒流”主體究竟是“成交價下跌”,還是“成交量萎縮”?成交量萎縮得多,而成交價下跌得不多,那就算不上什么大寒流。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過去曾維持在一個月6000—8000套的天量,如此狂買狂賣過后,一時進入沉靜的低谷,太正常不過了。如果永遠處在亢奮的高潮,那肯定是倆字:有病。 不久前諾貝爾獎揭曉時,有擅長算賬的人就說了,諾貝爾獎獎金為154萬美金,折合人民幣約1000萬元,在中國一些大城市只能買一套房——有的房價飆升到每平方米近10萬元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就是需要1000萬元嗎?看看深圳,這么一個彈丸之地,竟然有4500億元的按揭貸款,占了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用的當然是銀行的錢;2007年不到10個月的時間,深圳樓價就從每平方米9000元迅猛上漲到1.5萬元,你月入五六千元仍買不起房子,正常否? 今年還有一個“五分之一”的數字也很可怕,那就是房地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已占全國利用外資五分之一以上。境外大量熱錢加速流入房地產業,形成“標桿效應”,于是很多民間的、企業的資金紛紛跟風入市,以致房價越炒越高,房地產價格與真實價值越來越背離。 最近以生產家電為主的海爾集團,突然宣布進軍房地產業,就是一個鮮明信號。有識之士指出,在虛擬經濟勃興的今天,在大量資本迅速推高金融、房地產企業的股票價格之時,實業精神正受到冷落。是啊,大家都在急功近利,最終必然是大家都棄功無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