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油下的愛與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3:40 華夏時報
郭建偉 旅非人士(尼日利亞) 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擺脫英殖民統(tǒng)治的尼日利亞的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由一個地地道道的非洲傳統(tǒng)農業(yè)強國逐步轉化為誰也不敢小覷的石油大腕。“黑色的金子”成為了尼國民經濟的支柱,但似乎這些石油財富未能使普通的尼人富裕起來,對于普通人來說,石油是愛,同時也是痛。 一段時間以來,在尼日利亞發(fā)生了兩件與石油影響較大的事,反映了尼普通民眾對于石油的感情。6月中下旬的尼工會組織工人全國大罷工為其一。罷工在尼日利亞并不罕見,有人統(tǒng)計這次罷工是2000年以來較大的第八次罷工,罷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成品油價每升上漲10奈拉(尼本地貨幣,約合0.6元人民幣)。10奈拉的上調使得平均日收入不足1美元的尼日利亞平民倍感壓力。 和其他國家一樣,石油及其附加產品已經深深滲入普通人的生活。雖然沒有獨立的汽車制造業(yè),但擁有大量二手車的尼日利亞人絕對是消耗汽油的大戶。6月份的尼全國工人罷工期間,由于部分加油站關閉,在少數(shù)加油站前,車輛有的綿延一公里之長。尼日利亞人偏愛綠色,綠色的油罐車,綠色的小公共汽車擠在一起,倒不失為街頭的鮮艷點綴。 其二,在各方面壓力下,尼日利亞總統(tǒng)日前下令暫時停止哈科特港煉油廠和卡杜納煉油廠的私有化進程。由于設備的陳舊等原因,尼日利亞本地的四大煉油廠普遍開工不足,為了及時注入資金使其恢復活力,尼政府曾考慮將上述兩個企業(yè)私有化,希望借此增強煉油廠活力,逐步恢復成品油加工量,從而解決原油大量出口汽柴油卻依靠進口的尷尬狀況。但此舉引起尼國內較大爭議,普通百姓對私有化有著很深的抵觸情緒,連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也強烈反對賣掉煉油廠,聲稱自己有能力管理好工廠。最終總統(tǒng)下令停止私有化,才算穩(wěn)住了局勢。 尼日利亞雖然盛產原油,但是包括汽油在內的成品油生產卻滿足不了本國的需求。由于煉油廠開工不足,在罷工期間,有窮人反映連農村中照明用的煤油燈燃料價格也在上漲,實在難以忍受。8月中旬由北京直飛拉各斯(尼日利亞的南方城市)的南航航線在歷經近兩個月的修整后恢復正常,艱難維護著中非之間唯一直飛航線的榮譽,而停飛的最重要原因竟是在拉各斯機場沒有足夠的航空用油可加。 尼日利亞是非洲的第一大石油出產國,石油質量較為優(yōu)良。作為歐佩克的重要成員,它的石油產量和動態(tài)對世界石油價格有著直接的影響。由于尼日利亞罷工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曾突破80美元一桶,后緩慢回落。作為世界上第八大石油生產國的尼日利亞,普通民眾在尼日利亞不斷增加的石油財富中并沒有分到自己的一份。在尼石油的主產地三角洲地區(qū),巨額的石油財富被以英荷皇家殼牌公司為首的歐美人帶走,掠奪性的開發(fā)留下的卻是持續(xù)不斷的污染,對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了不小的破壞,直接導致土著居民的生活質量下降。由于大量的貧困群體的存在,尼日利亞在過去幾年中發(fā)生了好幾起許多平民從管道中偷油被燒焦的記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尼國民的生活狀態(tài)。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