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融資:地產開發商的好望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6日 13:12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胡鈺 北京報道 成熟的地產產業鏈分工至少應該包括專業的投資商、開發商和運營商這三種角色,但中國目前是“三合一”。 中國地產業的融資正在胎動。 8月底,國內第一個基金型房地產信托計劃“聯信精瑞”在2007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正式簽約。這個以私募股權投資模式運作的信托計劃,標志著本土資金在金融地產運作上邁出了意味深長的一步。 難題 資本是最頭疼的問題。這已成為許多地產商的共痛。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說:“新增設一個解決房地產貸款的新融資渠道非常關鍵。” “成熟的地產產業鏈分工至少應該包括專業的投資商、開發商和運營商這三種角色,但中國目前是‘三合一’。在中國找不出本土的專業地產投資商,而是以開發商為中心,以銀行債券為融資模式,投資開發后還要管銷售。中國的地產業還處在史前階段。”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從事地產研究的天津苓創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新頗有感慨地說。 此前的一個月,萬科與新加坡地產企業凱德達成戰略合作,萬科將商務地產項目外包給凱德,其中包括資金的開發;一直想在中國本土業務中推進專業化的凱德開始發揮強勢,尤其是在融資和商業地產的運營管理方面。 以開發商為主的中國地產商們對于資本極度渴求,但現實情景卻是中國的許多中小地產商已經飽嘗融資的艱難,而資金鏈的斷裂對于地產企業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身陷狹窄融資渠道的地產商們只好把銀行視為救命稻草。相應的是,自2003年以來,我國房地產企業的高額負債中,有55%以上是銀行貸款。 “因為沒有健全、發達的股權投資市場,我們國家的商業地產快車就像一個負債經營的沖動漢子,上了馬就下不來。”同世飛天商業顧問機構穆健瑋對《華夏時報》表示。 杠桿 未來房地產行業內部整合的最強大力量就是資本,而資本的力量已露尖尖角。 搭上牛市的快車,是目前地產企業最傾心的融資手段。IPO、增發、配股和借殼,地產企業在激發資本市場潛力上各顯神通。多年的老伙伴銀行似乎也并不示弱。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的某負責人曾說:商業銀行如果放棄房地產這塊市場,那就意味著與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收益失之交臂。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存量房地產上市公司,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和配股等方式,募集資金高達941.59億元。有消息稱,到8月下旬,房地產上市公司今年的融資金額合計達到1149.45億元。 不管怎樣,國內實力雄厚的大地產開發商開始轉向上游投資環節,這個新苗頭還是頗讓人振奮的。天津苓創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新對《華夏時報》分析表示:“地產企業應當從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其實不僅開發創造價值,運營管理創造價值,投資也創造價值。” 據了解,聯信精瑞則更多依靠的是地產界的內部力量。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是聯信精瑞的組織發起人,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北京天鴻、SOHO中國等多家大牌房地產企業成為該基金信托的首批發起委托人,獲利模式包括注資小型地產公司,促進公司上市并期待發行REITS。 這更像是一場自力更生式的變革。據業內人士分析,房地產投資中,本土資金將具備更多的優勢,因為它更熟悉國內項目和地方政府的運作方式。 目前初浮水面的地產基金型的投資機構,為地產融資“減負”帶來了新的曙光。但這還不是最成熟最理想的模式。清華大學國際商業地產運營商培訓辦首席專家朱凌波認為:“從商業金融角度,我們要理解這一代地產商,他們所面臨的是一個還不成熟的綜合環境。”
不支持Flash
|